真沒有。
而且這些小孩冬天放鞭炮也通常是耍帥,真不會去炸人——都是左手拿根香,右手拿小鞭炮,點著后把炮扔進去,看誰扔的高炸的響,那就是誰厲害。
不賭什么,就跟那個比較著名的脫口秀一樣,誰扔得高炸的響誰就厲害,往往因為這么一句話,就會有小孩偷拆自己家準備大年初一放的電光炮,用手里的香點著了往天上扔,那聲音其實是真響。
畢竟那時候用的是真材實料。
只是炮捻子燒太快,太容易炸著手了。電光炮炸著手可不是小鞭炮能比的,拿不好拿到鞭炮的中間,那是能把手炸燒傷的。
當然,最響的是二踢腳,本地叫雙響,這玩意兒是妥妥的可以拿在手里放的,裝b神器,那么粗的炮,拿在手里,淡定的抽一口煙,點著,拿著炮的手伸到一邊,扭頭不看,手里是虛拿著,然后就能感覺到手里的炮底部噴火,“嘭”的一聲竄到了空中,然后在半空中炸響。
這雙響對于成年人來說不算啥,大部分成年人都是從口里過來的,見識過這玩意兒。
但村里的小孩大都沒見過,畢竟這幾年瑪縣的供銷社別說雙響,就是開門紅的那種雷子都沒有,清一色的電光炮、小鞭,能好玩一點兒就是加一個竄天猴。所以當李龍拿在手里給李強他們放了一個二踢腳的時候,就引來了一堆的贊嘆聲。
李龍把手里剩下的三個二踢腳給了李強,李強開心的叫了一聲,跑著去玩了。
他身邊的那些朋友都追著他跑了。
李龍笑了笑,轉身回屋。
現在孩子們的快樂真的很簡單啊,等到了二三十年后,那時候相當大一部分孩子的快樂已經在手機里了,這些鞭炮已經無法吸引他們了。
李家按著過年的習俗,開始準備物資,大掃除。因為過完年后老爹老娘和二哥一家、姐夫等人要過來,李龍這邊把東屋打掃干凈后,又去了馬號那邊,把原來李安國他們住的那個大通鋪以及旁邊的屋子給打掃了出來。爐子清理干凈,燒上幾爐子炭把屋子烘一下,免得剛來的時候住著潮。因為二哥一家人要住過來,李龍又去了縣里拉了幾袋子米面回來,到時兩個侄女新來,總不能讓她們吃粗糧。
李龍還打算著是不是抽空去山里再打個獵,弄些肉回來,不過讓李建國勸住了,他給李龍說,過年沒幾天了,等過完年再說,再怎么說過完年也需要好些天他們才能過來,不急在這一時。
李龍想想也是,這一年夠忙活的,這都到年跟前了,也就別再去折騰了。
他是來回往返于大哥家和馬號,中午通常是在大哥家吃,晚上回馬號吃。最近他在看一本書《烈火金剛》,講抗日戰爭時期我軍民頑強抗擊敵人的故事,這時候廣播劇經常播,后來改編成了電影、電視劇。
小說寫的挺慘烈,不像后世的抗日神劇,不降智,看著有些時候挺揪心,有些時候又挺過癮。
這天李龍拿著書往大哥家走的時候,就看到李強和幾個村里年紀略大一點的男孩一起,在老隊部那里玩。李龍眼力好,看著其中一個男孩好像叫二孩的,正拿著卷著的莫合煙抽著,神情很陶醉,其他幾個小孩還有點羨慕的樣子——比如李強,那表情就有點羨慕。
李龍看出來了,李強這是想要嘗試一下啊。
這時候男人抽煙的不少,偶爾也會給小孩說抽煙的壞處,但不會說的多么嚴重。
李龍突然起了玩心,想到曾經聽過的一個故事,他裝著沒看到那幾個小孩,大步走向了李家。
到了李家,李龍看李建國還在飲馬,便去找了莫合煙,用紙卷了一個大炮,不過他沒全卷的煙,而是把一個小鞭給卷了進去,捻子剛好就在前面——只要點著這煙,那小鞭能在三秒內炸響。
這小鞭是李龍從一掛小鞭里挑出來,捏著有點癟的,藥少。
這玩意兒反正不會傷著人,只是嚇唬一下,所以李龍不怕有什么意外,這些孩子總不至于撿著煙后把這玩意兒點著吞肚子里去吧?
他卷好后出了門,把煙放在了西屋的窗臺上。窗臺上的雪清理干凈,灰褐色上面放一支白紙卷的煙,挺明顯的。
接下來就看造化了,李龍一開始還關注,但一直到中午吃飯的時候李強才跑回來,吃過飯李龍和李建國在聊著老爹老娘李安國他們來之后的安置問題,李強則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