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能買得起十八寸彩電的人,大部分也不需要從他這里來找電視票。
李龍把彩電拿回來到大哥家里是悄悄進行的。這不是八三年了嘛,他打算一家人開開心心的看個八三年的春晚,所以拿回來后就一直沒亮出來。這玩意兒一旦亮出來,那家里基本上就不要想著安生了。
畢竟是全村第一臺電視機,到時一亮相,哪怕是冬天,李家的屋子里絕對滿滿當當的都是人,不看到所有的電視節目結束人是不走的。
不過也就這兩年,等開春,土地承包開始,各家承包土地,種到年底掙上了錢,到時買電視的就多了。
不說一定要買十八寸彩電,大家基本上是量力而行,九英寸的電視有人買,十二英寸、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也會有人買的。
那時候跑別人家里看電視的就少了。
買電視這件事情只有李龍、李建國和梁月梅知道,李娟和李強都不知道——孩子的嘴其實并沒有想像的那么嚴,李龍記得曾經讓李強保密過什么事情,還專門給他說過這是對他的考驗,結果轉眼沒一個小時,這事就被他講給了另外一個小孩,然后就傳播開了。
小孩的八卦和虛榮心一點也不少。
看電視可少不了天線。石城百貨大樓賣的彩電只有兩根自帶的天線和一個線圈,李龍還記得上一世比較流行的101天線。
101天線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是縣城五交化商場和百貨大樓電視專柜里比較火的商品,里面是一套鋁管,帶著線,當然線不長,更多的線需要客戶自己搞。
而101天線還沒普及的時候,村里的人已經開始自制類似的天線了。用的是六股鋁電線——電線中間還有一根鋼絲,木頭架子上把這些電線截成二十五厘米到六十厘米不等的電線固定好,然后用一根家用電線連接起來,最后用一根木頭桿子把這天線頂起來就行了。
想來超過四十歲的大部分從農村來的人都應該有過類似的經歷,天氣不好的時候,需要轉動外面的天線桿子,以調整電視信號,使其少點“雪花”,變得穩定。
做這種天線對于李龍來說沒啥難度,他在馬號房間做這個天線的時候,陶大強和楊永強兩個都看到過,也都在問這是干嘛的。李龍沒給他們說,只是告訴他們,這玩意兒他們好好看,明年他們肯定也是能用得上的。
李龍做的很認真,畢竟這玩意兒可不像101天線,人家那是專業的,自己這業余仿制的,材料雖然還行,但如果搭配不好,到時信號接收不到,就丟人了。
電線是去年重新拉線裝電的時候剩下來的。當時的工程隊走的匆忙,畢竟還有許多生產隊都沒通電,也都需要在這一年里通電,所以剩下的一些邊角料就留在了隊里。
不光有一截一截的電線,還有電線桿子上的瓷瓶子等各種挺新奇的部件。隊里還專門人抽了一個人管電。這年代可不像后世,幾乎不停電,或者停電也會提前通知,大致半天或一白天就來了。
這個時候因為電壓不穩,經常會燒保險絲,有時候還會把變壓器那里合電器的桿子給弄下來。隊里人,特別是那些娃娃,喜歡看管電的老黃去合變壓器的閘——那需要用專門的絕緣桿,合的時候會發出來電弧光,挺好看的。
而二十一世紀十年代到二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們,已經不知道什么是保險絲了。
這些電線雖然比較短,最多也就一米多,在其他方面沒啥用途,但在李龍這里是剛好的。
當然,孩子們也挺喜歡,他們會把上面的那幾股子鋁絲剝離下來,用鉗子掐斷,窩成對勾形狀的子彈,再用鐵絲和橡皮筋做的彈弓打出去。
威力比后世的水彈槍子彈要大。
天線訂好,李龍拿著去了大哥家里,然后就需要找一根木頭桿子,豎起來當天線桿,還有就是帶外皮包著的電線——這里就不是電線桿上的電線,而是家用電線了。
木頭桿子是需要活動的,就只能用鐵絲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