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把農人解放出來,手里有了點閑錢后,有五六十歲的老人專門跑去石城火車站乘火車去到烏城,再由烏城乘汽車坐回來,就是為了體驗一下坐火車的感覺。
那時候互聯網讓人們認識了世界,感覺國外同時同步發生的事情就在手機、電腦上出現,似乎世界真是一個村,但真正在步行丈量這個世界的人,又有多少呢?
在大肉食堂李龍吃了一個湯飯后,又買了十個包子帶著回了大院。
這時候顧曉霞也才下班,她到大院門口的時候,李龍也才打開門,開著拖拉機往里進。
顧曉霞看著拖拉機要進院子,先是嚇了一跳,隨后就看著開拖拉機的人身影很熟悉,騎著自行車追到院子里一看是李龍,她笑了。
“你這是從哪里過來?”顧曉霞撐好車子問道。
“從奎屯,這樹苗子就是奎屯拉回來的。”李龍一邊說,一邊從車廂里取下來包子說道:
“來,吃點包子吧。晚上也別做飯了。”
“好。”
吃晚飯的時候,李龍說出了自己下一步的規劃。
“隊里咱們的房子已經蓋好了。明天我回去把這些樹苗子栽上,鄉里木匠房那邊家具應該也差不多了,你看這個周末你回去,咱們一起把房子布置一下。后面咱們就……領證,辦事吧。”
顧曉霞剛開始吃著包子,聽著李龍在說,還挺用心,后來臉就慢慢紅了,再后來頭就埋了下去。
她很清楚李龍的想法。這個大院子雖然是以后兩個人常住的地方,但要算真正意義上的家,還得是隊里的那個新院子。
其實她也是這么想的。這里曾經是別人的家,不算的。那個大院子才算是兩個人的家。是新的,是剛蓋起來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才置辦的,完完全全符合新房的概念。
李龍看顧曉霞不說話,便笑著說道:
“你不說話啥意思嘛,是不同意,還是默許了?那里面的布置還是得咱們一起商量著辦。現在只是房子好了家具有了,要添置和裝飾的東西還很多。”
“嗯。”顧曉霞低著頭嗯了一聲,“這星期我就回去……”
她其實沒有告訴李龍,自己一直在利用業余時間做一些家里的布置用品,包括要貼的喜字,凳子上的坐墊,窗簾——雖然村里人不喜歡用窗簾,畢竟這時候窗戶的玻璃都是花的,但在縣里生活一段時間后,顧曉霞覺得還是有必要搞一些窗簾的。
其他的一些小東西,比如枕頭套、枕巾、大紅被面等等,她也在用自己的工資購買。她知道李龍一直在為這個新家努力,她作為未來的女主人,從來也沒想著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這一切,這是他們一起的新家,需要他們一起努力建設。
顧曉霞決定這個星期的星期六,就把自己準備的這些東西帶回去。在她的計劃里其實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要準備,現在看來辦事之前應該是來不及了,不過沒事,可以慢慢的繼續準備。
第二天早起吃過飯,李龍在大院這邊種了葡萄、蘋果和李子,不多,就三五棵的樣子。畢竟這邊地方有限。
開著拖拉機回到李家大院的時候,李青俠和杜春芳,包括陳興邦都在菜地里忙碌著。主要還是種菜——現在農活還沒開始,他們沒事就先把菜地收拾好。
“小龍回來了?這趟去的時間長啊。”李青俠關切的問道。
李龍沒給隊里打電話,主要是這事不想宣揚開,他相信如果給隊長打了電話,這消息全隊傳開,肯定會有不少人來找他,希望他能夠幫著帶人去奎屯那邊干活。
這時候當一個工人的誘惑是后世人無法想像的。
“我幫著那邊單位拉了兩天磚。”李龍一邊下車一邊解釋著,“我大哥他們呢?”
“去地里了。”陳興邦正在打溝,這邊是準備種豆角,“大哥承包了一份地,和大嫂一塊坐馬車過去,說是看看地的情況。那地里種的麥,說是還要給隊里多給點種子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