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不后悔。”陶大強使勁的搖頭,“不一樣。我就是覺得這永強一下子就可能變成工人了,感覺身份都不一樣了。”
“沒啥。”李龍大約能猜到陶大強的一些想法,“其實呢,在哪里都有不一樣的活法。他呢,去了城市,當了工人,一個月掙穩定的工資,后面可能就在那邊找個媳婦,然后分房子生孩子,以后孩子也就是城里人了。”
“俺還是農村的。”
“那也不一定。”李龍一邊開著拖拉機一邊說道,“就咱們這掙錢速度,過兩年到縣里或者石城買個院子,想當城里人那就當了啊。后面有農轉非的名額,你也可以給老婆孩子買個城里人的戶口,娃娃上學就在城里也好。”
其實這一個世紀還不是很明顯,畢竟在李龍的記憶里,李強他們在農村上學,最后一樣考入到重點大學。這時候農村和城市的教育資源差距還沒那么大。一直到下一個世紀十年后,差距才變得越來越大。
那時候農村有錢的到城里買房子,最大的原因就是給孩子置辦一個學區房,享受好一些教育資源。
畢竟那時候大城市對于教育、醫療等資源的虹吸效應是非常強大的。他記得曾經去伊犁旅游的時候,有幾個偏遠的縣城,連續幾年一個考上一本的都沒有!
好老師好學生都被吸到到yn市這個州中心城市了,高考成績自然就不會好到哪里去。
陶大強的孩子就算現在出生,高考的時候是下個世紀初,那時候還不是很明顯。當然,過個十年,戶口分界不是很明顯的時候,花幾千塊錢買個農轉非,然后去縣里或市里上學就行了。這是可行的辦法。
現在想著還太遠。
陶大強聽著李龍說的話,點點頭說道:
“也對,在咱隊上,跟著你干,一年咋也能弄個千把塊錢,頂他好幾年工資了。有錢了,那辦啥事都方便了。”
李龍感慨,這人情冷暖,讓陶大強這么早就感受到了錢的重要性。
拖拉機開到鄉木匠房這里,李龍訂的家具可不少,一趟拉不完。好在木匠房里工人有經驗,摞起來裝,差不多一拖拉機裝一半,然后用繩子綁好,中間用麻袋隔著。
李龍去了鄉門市部找老張買了一百個請帖。
“這是誰要結婚啊?”老張一邊數一邊問。
“我啊。”李龍笑著說道,“我這年齡也不少了,該結了。”
“你對象是那個學校的老師?”老張對李龍還是有點印象的。
“嗯,現在去教育局了。”李龍知道這個老張大概率是能接到一張請帖的,便也不隱瞞,說道,“年前調過去的。”大哥的人脈很廣,縣里鄉里村里都有,兵團那邊都有,如果往遠里論,石城下面的兵團也有,不光是下野地的那個親戚,李建國曾經在兵團干過一段時間,那里是有戰友的。
是的,兵團那時候雖然集體轉業了,但那時候的同事也叫戰友。
“那……不錯不錯。”老張表情有點復雜。
李龍從門市部里出來,到木匠房這里,檢查了一下裝的家具,然后就開著拖拉機和陶大強一起往回走。
回走的路上,李龍也給陶大強說了一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結完婚后先種地,地里種下去,頭水澆過就沒啥事了。我打算先去山里送些糧食,后面要在山里呆一段時間。”李龍說道:
“山里有貝母,這個你知道的,到時我找一片貝母比較多的溝,你要沒事的話,準備在那里挖貝母。速度快點兒一天新鮮的能弄幾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