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七八公斤出一公斤干貝母來算,一公斤鮮的值個四塊錢,一天能掙十來塊錢。當然,如果撿到鹿角,那就是幾十塊錢。當然,其實留在家里也行,下網逮魚也是個辦法。不過隊里逮魚的人多了,肯定沒有以前賣的多,一天也能弄個二三十塊錢吧。我覺得吧,你媳婦有身子了,不如你就呆在隊上……”
“那龍哥,你不弄抬把子了?”
“弄啊,你要想去的話,那肯定要帶上你,”李龍笑笑,“一個抬把子今年可能會貴,十塊錢不一定,七八塊錢還是要的。你一天能編三個的話,那就比逮魚掙錢了。”
去年大家還都是試探,今年肯定會有大批的人涌到擺攤這個行列中來。就像陳興邦,如果不是他選的賣肉,李龍都不一定建議他去。
魚是自然資源,這時候在到
瑪縣周圍有許多水庫、溝渠,只要想逮肯定能逮到。所以到時縣里賣魚的人肯定多,競爭會非常的激烈。想要掙錢就得去石城。但普通人有自行車的并不多,步行去石城肯定劃不來,坐班車這些人不一定舍得,而班車上班時間也不早,夏天魚折騰不好就死了臭了,所以要想賣魚掙小錢可以,掙大錢的話就得有一定的條件。
李龍有這條件,不過他短時間內不打算干這個。在山里收貝母不香嗎?
那個才是真正掙錢的。
陶大強最終決定先在家里逮魚,李龍相信老爹李青俠會很樂意和大個子搭伙的。而等到編抬把子的時候,就把陶大強叫上。相信李向前肯定會給自己留這方面的活的。
拖拉機回到隊里,開到新院子的時候,李青俠、陳興邦他們在菜園子里干著活。
看拖拉機到了,男女都上,一起卸東西,就連杜春芳也笑著搬著凳子下來,她一邊搬著一邊還說:
“這凳子可沉,用的是好木頭吧!”
“榆木。”李龍回了一聲。他從山里弄回來的木頭基本上都是松木,做的床、柜子之類的,木頭不是很夠,就直接從木匠房里買了一些榆木。這里也沒啥太好的木頭。
“看這顏色些好看。”杜春芳開心的笑著。
木頭床需要斜著搬進屋子,算是個半技術活,幾個大老爺們研究了一下,把床立起來斜著弄了進去,雖然是力氣活,但干著很熱鬧,聲音還把陸英明他們家人給吸引了過來,也加入了進來。
李建國正好就把李龍要結婚辦事的事情給說了出來。
然后李龍就迎來了一片恭喜聲和調侃的問題,他也不羞,大大方方的一一回應著。
拖拉機還要拉第二趟,中間歇息的時候,李建國正好就開始安排事了。這些事情對他來說是得心應手,其他人也都心甘情愿的去做。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過去這一年多,李家發了起來,但無論是殺年豬還是從山里弄來好東西,又或者從小海子里逮來的魚,從來沒忘記過這些鄰居。平時李家不需要啥,畢竟人家過得比自己好,但這時候需要幫忙,那就是回報的時間到了,各家自然不惜余力,出謀畫策,出力干活,沒有一個退縮的。
這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真的很樸素,也很簡單。
等李龍把第二車家具拉回來的時候,院子里又多了一些人,一些沒上學的娃娃,還有一些已經不上學的半大小伙子都在,有的已經開始搬磚準備壘灶頭了。
都不需要李龍動手,家具就被院子里的人七手八腳的搬了下來,然后在一聲聲“小心”中被搬著進了屋里。
看著逐漸被填充起來的屋子,李龍有種家慢慢建起來的感覺,挺好,真的挺好。(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