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畝地說起來多,但這條田幅度長,一路到頭差不多四百米,三個人的溝壟走一個來回差不多就劃去了六畝地。雖然播種的速度比不上播種機,但比想像中的速度快不少。
而且這種播種不需要彎腰,只是低頭和手上用力,時不時的注意一下上面漏斗里面的種籽夠不夠,其實很輕松了。
李龍是沒機會做出來那種滾輪式的點播機,不然的話速度還會更快一些。
這樣已經很可以了,他們調轉回頭點播過來的時候,已經有人在地頭圍觀了。
李家要種打瓜的消息在村子里已經傳遍了。打瓜這玩意兒,在這個時候,村子里大部分人甚至都不知道是啥。
經有見識的人科普之后,這些人才知道這玩意兒和西瓜一樣,只不過用的是籽。
對于這些消息的傳播李龍并不怎么管,甚至有意推波助瀾,因為打瓜不比西瓜。西瓜主要賣瓜,打瓜主要賣籽。這玩意兒沒有西瓜好吃,最多解個渴。對于有人想吃打瓜,李龍是雙手歡迎,只要到時候把瓜籽留下來就好。
對于隊里的村民來說,打瓜籽并不好磕,所以帶回去也沒啥用。
大家一開始過來只是好奇想看看李家種的打瓜是啥樣的。現在看來,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李龍他們三個人手里的點播器上。
陶大強他們也過來了。點播器他是知道的,也用過,就給大家科普了一下。
對,就是科普,這個詞還是李龍教給他的,科學普及嘛,讓大家都知道啥是科學,這玩意的原理也算科學的一種,陶大強有種化身老師的自覺。
“那點播器怪不錯哩。”有人看出來了門道,稱贊著。
“大塊地用著不方便,但家里菜園點個菜怪好。”
“自留地用著也好。就種這些不能大面積播種的東西不錯,也沒專門的播種機,不就得用這個?”有人已經在思考自己如果把這個借過來的話,后面用在哪方面了。
李龍他們一個來回過來,太陽已經升到了中午。
原定的是播種完到中午就回家吃飯,現在看來剩下的不多,不到兩個人一人一個來回,李建國就說道:
“小龍,你開拖拉機回去把飯帶過來,咱們干完再回。”
“回去弄啥飯?”李龍擺擺手,“三個人點著快,你們從這頭,我從那頭,對接過來就行,干完回去吃就行了。多跑一趟干啥?”
李青俠和杜春芳兩個一直跟在他們點播的身后,在李龍他們點播完之后,他們兩個就在點播的位置踩上一腳,把種子上面的土壓實,這樣利于瓜籽發芽。
聽到李龍的話,杜春芳也說道:
“就是,跑那一趟干啥?一個人嚼一塊干饃墊墊肚子,喝兩口水,這干一會兒就完事了。”
李建國知道老娘基本上無論什么事都是無條件支持李龍的,他看向了梁月梅。
“干完再回吧。”梁月梅也說道,“剩下的這些,不值當吃過飯再干了。”
李建國抬頭看了看大太陽,說道:
“也行。”然后扭頭對李青俠和杜春芳說道:
“老爹,老娘,你們兩個去拖拉機那后面蔭涼地歇歇吧。”
“這太陽算啥?”杜春芳擺擺手,“來,一人吃塊饃墊墊,弄完快點干,干完回去還要種菜哩。”
梁月梅聽著笑了,她知道婆婆最關注的還是李龍菜園的菜。婆婆這兩天不時的就說,自家的菜園有人照看,李龍那邊院子經常沒人,菜也沒人照看,她得經常去看那邊。
梁月梅倒是沒啥意見,婆婆說的是事實,她也樂意看著兩個院子的菜都長得好。吃肯定是吃不完的,但吃不吃得完是一回事,種不種得好是另外一回事。村里女人明里暗里還是在比著呢。生活過得好,菜種得好,孩子管的好,男人能掙錢,都是比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