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李龍和顧曉霞兩個是在自己家臥室里住的。
晚飯在大哥院子里吃完,看天還沒黑,李龍就直接把電視給老爹那邊搬了過去。天線原本是立在大哥家臥室那里的,李龍這邊搬電視的時候,李建國和過來看熱鬧的陸英明幾個就把天線挪過去了。
陸英明還半開玩笑的說,李龍早就該這么做了。其他兩個莊子都有電視,然后不少人就圍著去人家家里看電視。原來他們可以去李建國屋子里看。李龍結婚后,電視搬到了前院,這下可就沒電視看了。
現在電視到了李青俠老兩口的屋里,這下子小子們又能擠著看電視了。
家里孩子多,李青俠喜歡熱鬧,杜春芳是無可無不可的,不過孩子多了,院子里熱鬧,她看著也是樂和和的。
李雪蘋和李雪琴兩個現在基本上已經融入到了這邊孩子堆里,跟著大姐李娟跑來跑去,開心的很。
電視調好,當里面的人聲傳出來的時候,最開心的還是孩子們。
搬板凳搶地方,目光幾乎一刻也不離開電視屏幕。
“嘿,還是彩色的好看。這人跟真的一樣!那黑白的,看著就是沒這個帶勁!”陸英明看著屏幕里的人,感嘆著。
“那是,這一臺頂那黑白的三四臺,那能一樣嗎?”李建國和陸英明兩個走出屋子,他們沒有去擠著看。
這一次編抬把子,兩家關系原本就不錯,現在感覺更好一些。
“老李,你那打瓜咋樣?我聽說現在市面上還沒賣的,糧食局也不收,你們到時收了之后,咋賣?”
“那能咋賣?”李建國其實心里也不是完全有底,“以前我給食品廠里賣過,種子公司也要一些。反正這東西本身產量就不高,但要說要的話,這兩個地方肯定是要的。實在不行,到時讓小龍把拖拉機開上,我們往烏城跑一跑,我就不相信還賣不掉。”
“行,到時看看你們賣的行情。弄好了,明年咱也種一些。”陸英明腦子也是挺活的。現在包產到戶,加上土地承包,明眼人能看出來,只靠種地能讓日子過得好,但想要致富,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
所以想要致富發家,還是得從經濟作物和副業著手。
編抬把子陸英明掙了三百多塊,買了輛自行車用去一半。陸大嫂說他敗家,但陸英明卻不這么認為。
看看李家老爺子和陶大強,兩個人逮了魚去石城賣,只要去賣,一天能掙個十幾二十幾塊錢。
不比自己編抬把子掙的錢少。
他倒不好意思也跟著逮魚,畢竟隊里逮魚賣的,掙錢的就那么幾家。在縣里賣魚掙的就少點兒,畢竟縣里市場就那么大。
他想著等閑了,要么去大海子那邊逮魚去賣,要么弄點其他的。
不過這只是副業。只要緊跟著李建國,李龍能弄下來的那些大活,他肯定都能參與進去。
不過作為農民,最根子上的東西還是在種地。現在種的糧食和油料作物價格起不來,別看每樣種一二十畝,但真到年底交了公糧留了自己吃的,剩下的賣掉,可能還不如自己編一個月抬把子的一半的錢。
現在隊里想要種點其他作物的人不少,但都不知道種啥。
所以李建國這邊已經種的打瓜,就成了大家打聽的對象。真要能種成功了,那大家跟著一起種,有啥情況也有人問,到時賣也不愁找不到地方。
農民種地,基本上就是這樣。一直到四十年后,合作社模式重啟,先簽合同再種地,以及大規模的棉花種植,包括國家的強制種糧食,這才成了北疆這一片地方的主要種植模式了。
期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農民種地,除了糧油作物外,基本上都是跟風。看到別人種的經濟作物賺了錢,就一窩蜂的去跟風,結果第二年大都賺不到錢。
農民這個群體本身在信息掌握方面就比其他人少一些,屬于最底層了,單打獨斗,是真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