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縣里是有這樣的先例的。
誰不想進步呢?
下午太陽快落山的時候,玉山江家的院子里的活干完了,雖然還不至于煥然一新,但也完全變了模樣。
就連玉山江的妻子看著自己家的院子也連連在感嘆著。
真是不一樣了啊。
李龍這時候又把壓井給壓了一下,水很快就出來了,雖然略有渾濁,但比中午時候好太多了。
“明天就有清水了。”李龍笑著說,“明天就不用去河里打水了。好了,我們要走了。”
把工具裝上車,等人都上了車后,李龍發動拖拉機開著離開了玉山江的家,去往哈里木那邊。
老太太就在井邊守著,看著李龍過來,她激動的站了起來。
李龍下了拖拉機,到壓井邊上,用瓢里的水做引子,密封后壓了幾下,水就出來來。
水很清,李龍接一瓢嘗了一下,很好很好,感覺比自己家院子里的水質還要好。
他倒掉水,又接了一瓢給老太太,老太太笑著嘗了嘗,然后又喝了一大口。
這水,真太好了!
李龍給老太太擺擺手,然后就去上了拖拉機,開著往縣里而去。
“晚上咱們去食堂吃拌面,吃完回家。”李龍說道,“提前給人說好要幾個加面,免得供不及。”
都是大肚子漢,這事還真得提前說,不然的話,面上不及,菜涼了就不好吃了。
聽李龍請客吃拌面,大家都很開心。這兩天干活雖然累,但吃的好啊。手抓肉、抓飯,還去食堂吃拌面,這可比在家里干活強太多了。
畢竟在車斗子里的這幾個,沒幾個能經常下館子吃飯——甚至像賈衛東這樣的,梁老二這樣的,一年到頭也不定能下一兩次館子。
食堂晚上人不少,他們幾個人原本想占個圓桌,但現在有人,就只能分散。李龍去交錢點飯,給服務員指了指自己這邊的人。
人多,晚上吃拌面的少,吃過油肉拌面的就更少了,因為是一樣的菜,一鍋出,面也來了挺快。
大家都急著回家,吃的很快,吃完天快黑了,李龍打開拖拉機大燈,拉著就往隊里開去。
路上幾乎沒有行人,風呼呼的刮,不過并不冷。李龍能清晰的感覺到,縣城附近的風是熱的,等出了縣城,到人少的時候,從路兩邊溝里順過來的風就涼了,挺舒服的。
而這個時候,縣廣播站已經接到了葉拉婭的稿子。收到稿子的編輯很重視,簡單修改之后,就通過播音員播了出去。
而出差路過瑪縣,準備去更西北的伊犁那邊采訪的某臺記者正在招待所里聽廣播,然后就聽到了這篇稿子。
聽完后,他若有所思,和同事商量了一下,便改變了行程。
這時候,李龍才把人送完,看看時間還不算晚,便又突突突的開著拖拉機,回到了縣里。
這時候已經十一點多了。院子里燈還亮著,顧曉霞聽著拖拉機在大門外響的時候,提著的心終于放下了。(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