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完,清潔之后,顧曉霞躺在李龍的身邊,輕聲問道:
“活干完了吧?明天用不用再去了?”
“還要去個半天。”李龍摟著她說道,“打的壓井,昨天把水泥的事情給漏掉了。現在也能用,但兩家都有孩子,調皮的話這壓井的臺子恐怕很快就會壞掉。我打算明天買袋水泥,過去給抹一下加固一下,中午前就能趕回來。接下來就沒啥事了。”
“嗯,應該的。”顧曉霞也是農村出來的,自然知道如果家里有個壓井,而正好有幾個小孩的話,那壓井一年到頭恐怕都不會安生。
孩子們放學回來,或者頑耍回來,渴了是不會想著進屋倒水喝的,會直接到壓井邊上,一手堵著壓井嘴,一手壓著,等出了水之后,再松開壓井把,堵口子的手露出一條小縫來,嘴湊過去慢慢喝。
有時壓滿一管子水,可以幾個人輪流喝,感覺這水比家里的茶水好喝很多。
對于孩子來說,壓井能壓出水是非常神奇的操作,所以他們哪怕不渴也會忍不住操作一下。農村的壓井臺子如果不是混凝土砌成的,那么經常壞就是必然的了。
“我那兩個同事那天從咱們家離開后,接著好幾天,時不時的就夸咱們家這里好那里好,陶姐今天還給我說,想周末帶孩子過來到咱們家看看小鹿。說她家的孩子從來沒見過鹿,只是從書里知道有鹿這種動物,咱們縣里也沒動物園,后面聽陶姐說咱們家里有小鹿,孩子驚訝壞了,就想著周末過來看看,還說要買些東西喂小鹿呢。”
“來唄,正好你們同事關系也親近一下。”李龍無可無不可的說道,“咱們家平時比較冷清,有孩子過來也挺好,增加一點人氣。咱們是不是也要努力一下,早點要個孩子了?”
“那也不是想要就能要上的。”顧曉霞明顯感覺到了李龍身體上的變化,有些羞澀的說道,“再說了,孩子有了,怎么帶啊?”
“有孩子你就別擔心帶的事情了。”李龍其實已經想好了,只不過現在并不是說的時候。母親自然是能過來帶孩子的,只是以母親帶孩子的方式,顧曉霞并不一定能接受。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能不能要上孩子,至于怎么帶,有許多方式可以解決。
所以,現在就得努力。
李龍轉身,向著顧曉霞貼身而去。
兩個人一起努力,為孕育一個新的生命而運動著。
第二天吃過早飯,顧曉霞去上班,李龍喂完狍鹿子,又逗了逗不再怕人的刺猬,然后開著拖拉機去買了水泥,往牧業隊而去。
自治區日報社的記者張新華和實習記者鄭明月兩個原本是打算去伊犁的,昨天聽了縣里的廣播,決定修改行程,把這件事情搞清楚再說。
作為自治區報社資深記者,老三屆大學生,張新華到瑪縣住下的時候,縣宣傳方面的人陪同著。雖然明知道對方不在這里采訪,但也是主動介紹著縣里的情況,包括一些典型,希望留個印象。
畢竟能上大報的話,那是大成績啊。
結果原本今天準備把人送走,沒想到張新華突然說要留下來,宣傳方面陪同的馬干事馬曉燕開心到懵了,這是要采訪嗎?
張新華和鄭明月兩個在招待所吃早餐的時候,馬曉燕去向領導報告,鄭明月在桌前端著粥小聲說道:
“張老師,你說有沒有可能這個稿子是因為咱們過來了,縣里故意給編出來的?這也太巧了吧?”
“不像。”張新華吃著花卷就著咸菜說道,“我認真的聽了那個稿子,文筆有點稚嫩,寫稿的人應該年紀不大,雖然改過,但能看得出來不像是老手寫的。宣傳部門要是因為咱們故意編這么一篇故事,不會寫的這么嫩。再說了,最多半天時間,看看就知道了,如果是假的,你覺得我看不出來?”
作為老三屆大學生,張新華經歷了很多,雖然在特殊年代下鄉耽誤了不少時間,反倒讓她磨練出堅強的意志,以及敏銳的感覺。
所以真假新聞一眼就能看出來。
吃過飯,縣里調派了一輛212汽車送她們去到牧業隊。路上,宣傳干事馬曉燕就給張新華她們介紹:
“這篇稿子是我們在牧業隊的一個實習播音員寫的。打電話到牧業隊問她了,事情是真實的事情,大致上就是稿子里所說的那樣。至于當事人,那兩家人都在,但修房子的那個李龍不在。房子院子修好了,水井打好了,人應該就不來了。”
“知道不知道那個李龍所在的單位?”張新華問道。
馬曉燕搖了搖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