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朋友們給我建了一座木屋。”
“噢,上次你說過,這個我知道。那個木屋有幾個房間?”
“兩個……”
“那不正好嘛。你和劉師傅一間,我和小葉一間。有被褥吧?”
“有,不過沒新的……”
“要什么新的啊。”馬曉燕這時候可沒什么官僚主義和架子,“有用的就行。我們是過來工作的,可不是過來享受的!”
把住的問題三言兩語解決了,馬曉燕繼續采訪著牧民。
等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哈里木和玉山江回來了,兩個狍鹿子也已經煮的差不多了。
因為有縣里的干部在,所以這兩只狍鹿子沒有剔肉,直接分解成塊煮了起來。內臟什么的也沒浪費,誰知道縣里的領導吃不吃呢?
哈里木和玉山江知道縣里來人,也挺激動的,在知道是專門來采訪和李龍給他們打草的事情,就更激動了。
他們白天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住著新修的房子,喝著甘甜的井水,吃著新鮮的蔬菜。
多好!
原本是打算一肚子的話和牧民兄弟們說一下的,現在有記者來了,他們就忍不住把心里話全說出來了。
說的李龍都臉紅——哪一樣我都是收了費的啊,沒有白干啊!
就包括這次打草,李龍是真心想白干的,但大家給了那么多的皮子,超出車費油費了。
這可不是自己的本心啊。
李龍不好意思聽,干脆拿著狍鹿子腿棒子遠遠的坐在一邊和劉軍一起邊啃邊聊。
馬曉燕被遞上來一塊江把子肉,葉拉婭則被給了一塊脖子肉,哈里木讓他們別客氣,盡管吃。
兩只狍鹿子,克郎子得有近一百公斤。一口大鍋煮不完,再加上雜碎,夠吃好幾頓了。
雖然只是灑了一把鹽,但味道非常好,馬曉燕沒想到山里吃的這么好,她邊吃邊問道:
“你們經常這么吃嗎?這生活水平真的不錯,快達到小康水平了。”
哈里木雖然不知道什么是小康水平,卻也知道肯定是個好話,他搖了搖頭說道:
“怎么可能?平時我們吃的都是干馕和水。往年打草任務都很重,人工用釤鐮打草,根本沒空打獵,基本上吃不到肉的。今年李龍過來了嘛,有收割機,我們就閑下來,才能打打獵,改善一下。”
原來是這樣啊,繞來繞去,還是李龍。
馬曉燕算是明白了,李龍自己說的那么多,其實無論他怎么解釋,他的行為是實實在在的改變了牧民的生活,或者說提高了牧民的生活水平。
就指著這一點,就足以讓自己這邊大篇幅去宣揚這位典型了。(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