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至瑜往鄉里請了兩天假,鄉里知道她的想法后,非常支持。第一天姜至瑜去了縣供銷社,又去了李龍的大院,都沒找到他。
自然找不到,李龍開著拖拉機去牧業隊那邊給發大掃把去了。那邊的阿迪力副隊長特別高興,然后強行把李龍留下來,吃了一頓納仁。秋天了,吃納仁正當時。
第二天姜至瑜聰明了,早早的騎自行車去了縣里,先跑到李龍的大院子里。李龍正在喂那些狍鹿子呢,打算喂完后就抓了拉拖拉機里然后送回隊里老馬號。
太大了,已經不可愛了,開始頂人了,前兩天還把顧曉霞給撞了一下。
姜至瑜的到來打亂了李龍的計劃,不過對于姜干事的采訪,李龍并不拒絕。這時候總體情況比較復雜,有一定的暴光率其實也是好事。
哪怕自己真碰到了敏感的事情,如果有關部門想要對自己采取什么措施的時候,也是會考慮影響的。
姜至瑜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問問李龍關于那個吳教授是怎么給他提供技術的。
李龍就從買種子開始講,這時候就留下淵源了,后來自己去烏城開會,然后直接去了八一農學院,那時吳教授怎么解答自己的問題,給自己講授打瓜的管理知識等等。
李龍還很明確的說,自家大哥種的打瓜真就碰到了病蟲害問題,也是按照吳教授的辦法打藥治好的。
這些信息對姜至瑜是很重要的,她認真的記錄,記了滿滿一頁紙。
“還有沒有什么沒說的?”姜至瑜又問李龍。
李龍自然不能說他給吳教授送了玉,那玩意兒眼下也不值什么錢。他只是說,吳教授說了,打瓜收獲之后,有空要過去給她說一說具體的情況,也算是她課外課題的反饋了。
李龍這時候自己想著,眼下自己有兩個反饋要完成,一個是吳教授的,一個是奎屯杜廠長的。
這兩個反饋對對方不好說重要不重要,至少對自己還是非常重要的。
姜至瑜雖然覺得有點遺憾,好像感覺這個沒能搞圓滿,但已經很不錯了。
她告辭離開,李龍繼續抓狍鹿子。
這幾個家伙已經很大了,體重基本上都在四十公斤往上,如果不是在玻璃棚里,如果不是李龍經常喂著它們,還真就不好抓了。
李龍把這邊的四個狍鹿子都抓起來捆著腿放在拖拉機上。反正就半個小時的路,也不是特別久,不至于擔心它們會出問題,然后開著拖拉機突突突的開到了隊里的老馬號那里。
老羅叔對自己管理的隊伍壯大了是很開心的,幫著李龍把幾個狍鹿子和小鹿一起趕到了圈里。
這幾個家伙一進群里還有些擔心,先就去了墻角,隨后慢慢就適應了,變得活躍起來。
畢竟這里的圈一半是敞圈,不像大院子里,李龍和顧曉霞不給放風的話,那就只能是在玻璃棚里,雖然不至于暗無天日,但見太陽的少。
眼下卻一天到頭都能看到天空,感覺不一樣。
老羅叔往圈里撒了一些新鮮的草,那幾個新來的家伙立刻就沖了上來。在大院子里哪能吃到幾口新鮮草料啊,它們都快忘記新鮮草是啥味道了!
李龍和老羅叔又聊了幾句,便匆匆離去了。
看著李龍開著拖拉機突突突的離開,老羅叔也在感慨,小龍是越來越忙了啊。
李龍回家一趟,家里人還都在麥場上敲葵花頭呢。李青俠看到李龍后就說了,他打算葵花收完后就回老家,這一點也是和陳興邦商量過的。
李龍沒意見,他是打算送老爹和姐夫一起去烏城,同時也去八一農學院給吳教授匯報一下打瓜的收獲和銷售情況。
李龍這一世對姐夫陳興邦的印象完全改觀了。上一世姐夫是個滑頭,把自家坑了之后,接下來幾乎就再沒怎么打過交道。一直到四十年后,大家都差不多六十了,才接著來往,反正不親。
維持著表面的關系。
這一世陳興邦卻有人情味多了。至少眼下他要回去接姐姐和孩子過來,就沖這一點,李龍就感覺不錯。
如果不是特別在意的話,大概率給老家寄點錢,以工作忙為理由不回去,讓李霞帶著孩子一起過來就完事了。
這也說得通,畢竟他現在是臨時工,也算是關鍵時刻。
不過陳興邦并沒有,而是直接回去。可以理解為衣錦還鄉,也可以理解為虛榮心,但至少有一部分是為了姐姐的。
李龍對姐姐李霞的印象極淡,只隱約記得自己還小的時候,姐姐下地干活,回來的時候給自己摘野果子吃。
那時候野果子可不好找了,畢竟老家人口多,野外的能吃的幾乎都剛熟甚至沒成熟的時候就被人光顧了。
李龍甚至連姐姐年輕的時候長啥樣都忘記了,反倒是老了后長相還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