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李龍力氣大,也不怕搖拖拉機。
半路上有好幾個人攔著問李龍具體的情況,李龍就給解釋了一下,多的也沒必要說。
拖拉機開到大哥院子邊上,他看到大哥大嫂都在抽葦子,老爹也在邊上幫忙,老娘坐在鍋頭那里煮豬食。
“小龍回來了。”梁月梅笑著打了個招呼,“這葦把子活這就下來了?幸虧咱家沒有提前扎葦把子,不然不得后悔死?”
“就是就是。”聽著拖拉機聲響趕過來的陸大嫂也是這般說法,“三毛錢啊,這回又能多賺不少哩!”
扎抬把子陸英明賺了三百多,轉手就買了一輛自行車。扎大掃把他家也賺了有兩三百,再說這葦把子,應該也能賺差不多的錢。
一年下來光這些進項就有一千塊,這可比一個正式工人多多了!
而且米面油還都地里產出,連菜自家菜地里也基本上能夠供上。
這還要啥?
陸家打的葦子也不少,扎幾百個葦把子是沒問題的。李家的葦子更多,梁月梅估計自家的葦子扎一千個葦把子肯定是夠的,說不定還有多。
李龍回來和家里人打了個招呼,先去把自己屋子里的爐子架著了,然后就過來幫著大哥他們抽葦子。
扎葦把子的技術他還差點兒,抽葦子不算技術活,他還能干。
杜春芳看他坐在木頭墩子上,便找了個舊墊子過來,讓他墊屁股下面。
李龍笑著照做了。這在外面抽葦子還的確是有些冷的。好在身上穿的厚,北疆本身就產棉花,做棉襖別的不說,至少棉花舍得用。
李龍已經換上了布棉鞋,這個底子厚,厚子也是絮了棉花的,暖和。
當然,年輕小伙子火力壯,再加上一年到頭鹿肉狍鹿子肉和狼肉沒少吃,火氣是比一般人強的多。
所以不怎么怕冷。
李龍在大哥家里抽葦子,依然有人不停的過來到這里問情況,主要還是不死心,想問問那扎好的葦把子有啥解決辦法沒有。
李龍統一回答,沒有。
他不能說有,說有的話,這些帶著農民式的狡猾的人,必然會把他的思路給降一個標準弄出來,到時如果他不收,還會說是他給教的。
農村的人并不都是純樸的,和城市里的人并不都是高素質的,一個道理。
畢竟人是復雜的。
一直到中午吃過飯,下午再干活的時候才算消停一些。
那些人大約也知道沒啥好辦法了,大多數人都是把扎好的葦把子解開,原本兩個葦把子的葦子并一起,然后再用細鐵絲重新扎好。
當然,得用工具,手扎肯定是不行的。
許建軍沒這么干。他覺得這樣太麻煩了。
不就是十根葦子變二十根葦子嗎?
簡單!
直接拿十根抽好的散葦子,把原來的葦把子包起來不就行了?反正都是十根葦子。
不過這一實踐他就發現,還是有問題的。有的葦子粗,十根還能把原來的小葦把子包起來,有的葦子細,那包著就不嚴實了。
會有個缺口。
他又不好意思去問李龍,便想著先這樣扎著,扎出來幾十個,下午直接送過去,能合格當然最好,不全格那就再說。
主要他家的葦把子扎的太多了,全拆掉真就損失不少細鐵絲呢。畢竟眼下細鐵絲也是要買的。
去年李龍還給提供細鐵絲和手套,今年是啥也沒有了。
但大家還得記得他的情。
李龍下午還沒開始收葦把子的時候,就有人過來的找他了。
騎自行車來的,穿著中山裝,時下流行的三七分頭,沒戴棉帽子,頭發挺長,都能把耳朵給遮住了。
“李龍同志是吧?那這位是李建國同志是吧?你們好你們好!我叫王東勝,是咱們縣里富強炒貨廠的廠長……”
“縣炒貨廠?”李龍一聽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你是自己辦的企業?”
“是是是!”那個王東勝從兜里掏煙要給李建國和李龍點,李龍指了指四周的葦葉子擺了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