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來到這里的大多是支邊青年,但也有從老家跑過來的。畢竟六十年代,口里沒有北疆這么好活,至少在這里餓不著。
那時候到了這邊的人,大都是到縣里,然后縣里把想留下來的分到各單位。這時候還沒各村呢,就是先去丈量那些荒地。
其實按條件,這些人最后基本上都能達到后世五七工的條件,畢竟他們都在各種單位干過,像李建國就在打井連、丈量組都干過。
只是后來這些臨時用工結束后,有的進了國有單位,有些就留在了各村成了建村的主力。
但這些人來自哪里,哪怕住在一個宿舍的人,也只知道一個大概,并不一定知道具體的。
熟悉如李建國和顧博遠,也只是知道顧博遠是大學生,家的大概省份和地市,再往下就不太清楚了。
而且這時候的背調也不靠譜,不然也不可能李安國政審材料被人寫的一塌糊涂。
這些事情有些李龍從李建國那里聽了一些,有些后世聽了一些,大多數是沒聽過。
甜桿那事,后來那個故事的本人在不同場合多次說過。他和顧博遠說的不一樣,說自己是去甜桿地里上解手時發現的。
顧曉霞就跟聽天書一樣。好歹李龍還能從李建國那里聽一些,她干脆一點都沒聽過。
所以就比較好奇。
這一聊,就到了下午。
等李龍和顧曉霞兩個從顧家出來的時候,太陽已經不足一竿子高了。
回到大院子里,李建國他們已經回來了。
顧曉霞和李龍都先去和家里人打招呼。昨天顧曉霞就沒怎么和李霞、陳麗蓉好好說話,今天早上吃過飯就走了,也沒怎么說,這時候就聊一聊。
李建國看了李龍,笑著說:
“娟他舅還問你咋沒過來,我說你都結婚了,也得去丈人家里。”
李龍笑著回應:“大哥,你沒催他讓他快點找個對象結婚嗎?”
“沒等我催,娟她外爺就說了,讓他盡快,別拖,再拖就給他介紹一個。”
“哈哈,那他得慌了。”李龍笑了。
今年會幫著梁文玉買輛拖拉機,讓他把那邊的生活也搞起來。
年初三的時候,李龍開著吉普車回到了縣里。而李建國也開著拖拉機,把李安國一家、陳興邦一家送到了縣汽車站。
年初四李安國和陳興邦都要上班,來到汽車站的,還有楊永強。他已經是建筑安裝公司的正式職工,以后肯定也要在那邊安家。
楊永強今天早上到李家的時候和李龍聊了一些話,他很感謝李龍,不過話里話外,同樣帶著一點點的優越感。
不是針對李龍,而是針對村里的其他年輕人。
很正常,年輕人嘛,張揚一些正常。
只要不針對自己,不針對自己的家人,李龍一向很寬容。
家里兩天沒起火,回到大院李龍就先去把主房的爐子架起來。
玻璃房那邊的先不急,能吃的菜這一次都摘了下來,一大半帶到了大哥家里,剩下的放在儲存室。就是那韭菜,上面蓋了好幾層的麻袋,應該問題不大。
屋子爐子火起來的時候,李龍又去把廚房和玻璃房的爐子架起來。
很快,屋子里的冷氣,和還沒怎么聚攏起來的潮氣就被爐火帶來的熱量驅散了。
“一想到明天又要上班,就真的煩。”顧曉霞在李龍邊上煩惱的說道,“就是不怎么想去上班。”
“有啥不想去的?你們王局應該對你有了安排吧?重活肯定是不會給你干的。”
“那倒是,基本上都是文字工作,出差下鄉什么的,已經不讓我去了。”顧曉霞笑著說道。
“那不就成了?”李龍笑了,“該上還得上,有事做總比沒事的強。”
“那你明天去木器廠?”顧曉霞問道。
“嗯,明天去看看情況。”(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