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換藥材的人還沒走,他也想看看李龍這回帶什么東西過來了。
看到李龍說帶的刀子,這人也有些好奇。
李龍走到孫家強跟前,從布兜里掏出一把短刀遞過去:
“看看,行不行。”孫家強把刀子抽出來比劃了一下,正想說行的時候,李龍又掏出一把遞給他,“那把不行的話看看這把,樣式不太一樣,其實刀子都差不多……”
接連換了三把,孫家強都喜歡的不行。
“能不能給我一把?”旁邊的采藥人突然插了一句,“這些掛面和這雙鞋子我先不要了。我換一把刀子……這刀子值多少?”
“兩公斤貝母。”李龍說道。
“行,差不多。”那個人立刻把換好的膠鞋和一些掛面放下。
李龍給他拿出四把刀子來挑,這人隨便挑了一把,抽出來看了看,又比劃了一下之后,開心的離開了。
李龍和孫家強一起把吉普車里的東西搬下來放進小房間后,孫家強便開始淘洗那些貝母。
他選擇的那把短刀就放在邊上,時不時的拿出來比劃兩下,顯然是很興奮的。
這讓李龍想起來四小隊的小孩子們。
李強他們也是非常喜歡刀子的。不過家里能用的刀子,或者說能讓小孩子摸到的刀子,除了削鉛筆的小刀外,就是那種黑色的夾把刀子,可以折疊把刀刃收起來的。
誰要有一把眼下孫家強手里的這種刀子,絕對是被大家羨慕的對象。
在這個沒有錢買玩具、市面上也沒有那么多玩具的年代,一把合用的小刀對于孩子就非常的重要。
削泥版做槍,削木頭做彈弓,削樹枝子做弓箭等等都需要刀,甚至有的游戲叫“戳心”,本身就是用刀子玩的。
兩個孩子相對而坐,在一塊相對濕潤的地上劃一個豎著像眼睛的兩頭尖的圖案,就像兩個括號對在了一起。
兩個尖角那里用小弧線圈起來,作為兩個孩子的大本營,然后在這個圖案的中間橫切一刀,作為界限。
兩個孩子石頭剪布猜先,先來的人拿著小刀就要在地上,那個括號里扎一刀,刀要不能倒,還要在自己的區域里,這樣交互著往對方的大本營前進,誰先到誰贏。
那時候如果能掏出這么一把刀子,哪怕最后輸了,其實都是算是大贏家了。
接下來的事實證明李龍的猜測是正確的。
每個過來用貝母換物資的人,都會忍不住換一把刀子。
兩公斤貝母對于他們來說并不多,但一把刀子對于他們在野外生存真的就非常有必要,無論是生活,還是應對可能的危險,一把刀子和一根棍子都同樣重要。
準備去小白楊溝吃中午飯的時候,李龍帶來的二十把小刀,除了給孫家強一把外,已經換出去了六把。
換來的是十幾公斤的貝母——接下來的這六個采藥人也帶來了差不多近四十公斤的貝母。
數量不少。
李龍自然是很開心的。
孫家強自然還是不去,等著李龍送回來。這幾十公斤的貝母夠他洗的。
李龍每天過來吃飯,大家都習慣了,照例打了招呼,吃過之后,李龍給孫家強帶了飯,回去把那些洗干凈的貝母拉上,就出山去了清水河村。
這邊中午飯也吃過了,何玉清和孟海他們的中午飯是在編抬把子那地方吃的,家里人送來的飯。
李龍過來的時候看到麥場上有不少抬把子,他把吉普車開著拐過去,等到麥場的時候,何玉清他們已經看到了,和孟海兩個人一起過來。
李龍從吉普車上下來的時候,孟海問道:
“李龍同志,吃飯了沒有?”
“吃過了,在山里吃的。”
何玉清有些埋怨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