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這質量可是臉面啊。如果這回大掃把扎不好,以后這活可能就沒有了。沒有的話,那這錢就只能讓外人掙了,你們說虧不虧?”
“那肯定虧啊!”這一回掃把的數量多,價格也高,算下來一家怎么也能弄個幾百塊。要是這收入沒有了,家里許多開支就得緊縮,不說周轉不開,至少不會變好。
所以何玉清和孟海兩個人都清楚這其中的重要性。
“等下午咱們一家家去說一下,這事必須得重視。雖然到時扎的質量不好能退,但那不影響進度嘛。”孟海屬于性子略微急一些直一些的,當時就表示,這事當天解決。
何玉清自然沒意見,這扎大掃把說是家家都會,但質量真就是參差不齊。要不提醒,說不定真有人不重視。
聊了一會兒,孟海起身就叫李龍和何玉清到他家里吃飯。
李龍也沒拒絕,一起到孟海家吃了飯。
大米飯很香,這讓李龍想起來隊里今年好像有兩家還種了稻子。
四小隊種稻子的歷史挺長,但前年包產到戶后,因為稻子種的麻煩,許多人就不種了。到今年就剩下兩家還在種。
李龍隱約記得上一世本公社其他大隊還有種的,不過種到兩千年前后,基本上慢慢就都不種了。
主要還是太麻煩了,而且價格也不高,經濟效益不行。
再往后,小海子下面當時偶爾有人種那么一塊兩塊,加起來不到五畝地的樣子,就是自家吃的。
再后來就徹底沒人種了——這玩意兒太依賴水。
所以他打算今年隊里種稻子的收的時候,去買一些新米存著。眼下沒有真空封口機,但這時候的米是真好吃。
大米飯,一盆燉雞,一盆燉魚——就是高山泥鰍和小白條的雜魚,味道是真香。
三個人坐一桌,孟海的妻子和孩子在廚房吃。孟海拿了酒,讓李龍給拒絕了。
“下午要去石城辦事,喝不了。”李龍說的是實話。
“行吧,等抽空能在這里呆了,到時好好喝。”孟海便把酒收了起來,“這話上次我就說了,但這次還是喝不成。”
“那你也知道的,家里孩子還小,我辦完事肯定是要早早回家的。”李龍邊吃邊說。
何玉清笑著說道:
“那老孟你也不能把酒收了,我也能喝啊。”
“你喝啥喝?下午咱們也有事哩,得去給大家通知一下。”孟海很清楚的說。
何玉清苦笑,夾了一塊雞肉說道:“那我吃總行了吧。”
大家都笑了起來。
吃過飯,李龍開著吉普車匆匆離開。揮手送走李龍,何玉清對孟海說:
“老孟,你說咱們是不是得給這李龍同志送點啥東西感謝一下?人家這是把錢送到咱們隊里了啊。”
“這事我也想了啊,但沒想出頭緒來。你說人家都開小汽車了,那肯定是不缺錢,送錢人家也不希罕。咱們隊上能有點特色的就是那蜂蜜,去年就送了,今年他生娃娃又送了,還有啥哩?”
孟海其實也在想這個問題了。
“咱們慢慢琢磨琢磨,這事得在大掃把弄完前辦成,不然咱都不好做人了。”
李龍開車到烏伊公路上,然后往西拐,開往石城。
路上李龍碰到一些拉麥草的車,還有拉貨的汽車。路過瑪河大橋的時候,他驚訝的發現,河邊的石頭灘上已經有人來回走著,大概率是在撿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