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本忠也沒吃飯,他也看出來李建國忙,交了葦把子后就趕著馬車回去了。
第二天晚上李建國收完葦把子便趕到了許成軍家里,用大喇叭通知全隊,葦把子已經收夠了,明天不再收了。
這通知把許多人給打懵了,他們正準備蓄力大干的,畢竟這才十天,往常扎葦把子和扎大掃把差不多,怎么也得要一個月的。
這時候有些人才后知后覺的感覺這葦把子怎么少了?
等有人從李建國那里打問來具體的消息后,就有點慌。
這兩年,四小隊的人已經習慣了年初開始就有人去編抬把子,秋后開始扎大掃把,入冬前扎葦把子。
這三筆錢中至少有兩筆是全村人都能掙到的。
有些人甚至在年初就已經安排好了年底扎葦把子這筆錢的用處。
雖然去年和今年李龍把一部分扎大掃把的活交給到了別的村,但總的扎大掃把的活的量在增加,并沒有怎么影響到本村人扎大掃把的利益,而且因為漲價今年掙到的錢還多了一些。
眼下一下子聽到葦把子明年后可能就扎不了了,這才慌了。
少一筆錢,那以后生活是不是就得緊張一點兒?
這可不是小錢,一兩百塊錢頂其他有些村人家一年的總收入了。
這種事情把整村里弄的人心惶惶的感覺;有些人聽到消息還跑到李建國這里來求證。李龍不在,不管怎么說他和大哥關系那么好,李建國應該知道。
最慌的是張強,才把五百塊錢拿去承包葦溝,這邊葦把子就不扎了?這不是欺負人嗎?
張強一腔忿怒的也跑到李建國這里來求證——當然,他可不敢對李建國有什么臉色,來的時候還是提著東西的。
看在和他哥張木匠的關系上,李建國雖然沒把人直接趕走,但也沒讓張強進屋,也沒收他的東西,只是告訴他:
“小龍說了,上面通知以后蓋房子可能會用預制板,那個結實,葦把子會收的越來越少。不過你那承包葦溝不影響啊,這打葦席也得用葦子,還能送去造紙廠……不影響。”
張強提著東西有點失落的回到了家里。
自己已經賣了一年的大掃把,難道還要賣上幾年的葦把子?
那打葦席是真的,但四小隊不光有葦溝,還有葦湖,小海子里也有葦子。別人要打葦席掙錢的話,肯定不會買他的葦子,免費的不香嗎?
那就只剩下一個去處,造紙廠了。
蘆葦是非常優質的造紙原料,造紙廠一直在收,只不過價格不高,畢竟北疆這邊造紙原材料非常的豐富,除了蘆葦,還有麥草等。
再往后,就沒造紙廠了。
瑪縣似乎有個比較怪的現象,一直想發展工業,始終沒發展起來,三四十年間來過不少企業,換了不少,最終還是一個農業縣。
也不錯。
李龍把葦把子交完,該分的錢分了,該給宋明的車費也都結清,這讓宋明還有些不好意思。
“冬天沒事還要你拉糖渣呢,別不好意思。”李龍和宋明說了說,目送他離開,這趟活就算結束了。
他預感著明年可能就沒葦把子的活了,就算有,數量可能也會非常的少,低于五千個的話,他就不接了。
休息了幾天后,李龍趕在頭一場雪下下來之前,去了趟烏城。
八十年代的冬天比三四十年后要提前一些,進十一月就開始下雪。
不像后世,可能到十二月初雪都沒下下來。
他就想趕在雪下下來之前,把烏城那邊的事情辦完,接下來冬天就可以休息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