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以誠待人,他的態度也決定了后來的一切。
趙輝急于要把這些皮子弄回去,也就沒在李家多呆。
這么多皮子,裝了三麻袋,趙輝一個人還真不好弄。
李龍開車送他去車站的時候,他說到烏城會有人接應,所以讓李龍不要擔心。
半路上趙輝還問李龍,后面會不會每年都有這么多皮子。要有的話,那他就打算開個加工作坊了。
“這些皮子,如果轉手賣的話,我能掙個兩三千。”趙輝說道,“如果加工完再賣半成品,我能賺一萬。如果我有能做皮草的店,那賺的就更多了,你不知道,眼下有些地方,有錢的女人就喜歡穿各種皮草……”
趙輝有些矛盾,但李龍可不敢給他保證。這天山也不是自己家的后花園,哪可能經常能打到這些好東西呢。
碰到就是運氣,碰不到李龍也不失望。
把趙輝送到車站,又幫著他買了一張車票,送他上車——主要是那幾個麻袋,趙輝一個人肯定是照看不過來的。
李龍幫著他把麻袋搬上車頂行李架綁好才下來,然后看著汽車駛出車站,這才開著吉普車回去。
廂房里清空了一塊,但手里多了一萬多塊錢,不好說哪個更值,但李龍肯定是不后悔的。
冬天人們活動的范圍就小了不少。李龍堅持每周往返于四小隊和大院子。村里人其實也不怎么活動。眼下小海子的冰凍的還不是很實在。李青俠閑著沒事,叫著陶建設,包括李建國和陶大強他們去砸了冰窟窿,不過并沒有掏出多少魚來。
冰面才凍上不久,水里的氧氣還有不少,魚兒不缺氧氣,就不怎么往冰窟窿這里湊。
逮到的魚不多,賣是賣不著的,但自家吃是夠了。
李龍也跟著一起去撈了一回,回去的時候帶了一些新鮮魚,燉著吃了一頓。
十一月下旬李龍再次回到四小隊的時候,許成軍找上了他。
顧曉霞帶著兩個孩子在前院屋子里玩耍,李娟和強強兩個陪著一起玩,杜春芳坐在一邊笑著看著。
李建國、李龍和陶大強他們在東屋聊天,許成軍騎著自行車過來的時候,他們正商量著明年的地里,除了糧食還要種啥。
這時候小麥玉米油葵這些肯定是要種的,畢竟交公糧一直持續到二零零六年,雖然二十一世紀初那幾年大家已經不種糧食,交公糧也是買的了,但至少持續到本世紀末,糧食還是必須要種的。
就是勸也不可能,這吃飽飯,頓頓吃細糧才幾年?你這時候要給村民們說不要種糧食,全種經濟作物才劃得來,大家不罵你勺子才怪呢。
家里有糧,心中不慌。這句話至少在這個階段,是深入人心的。家家戶戶種了糧食,除了交公糧和賣議價糧外,至少得留下足夠一家人吃一年的糧食才行。
直到后來,糧食慢慢多了,市場上賣的也便宜,村里人才開始慢慢的把土地全都改種經濟作物。
買糧吃這種現象,至少在現在對于四小隊的普通農民來說,不亞于天方夜譚。
李建國已經決定明年種花葵,雖然市場上的花葵價格沒打瓜籽高,但勝在需求量大,種的人不多。可能收入不如頭兩年的打瓜籽,但總比種糧食要強。
李龍則準備在那二十畝鹽堿地里種甜菜,他相信種出來的甜菜哪怕糖廠不收,自己養著那么多東西,作為飼料也沒問題,至少不會賠。
陶大強、謝運東他們幾個都在猶豫,有的還是在想著種不種打瓜,有的則在想著種花葵好還是種甜菜好。
以往跟著李家兄弟兩個就好了,眼下人家分別種,他們就不知道該怎么弄了。
甜菜好種好管,但挖起來麻煩。花葵倒是好收,就是不知道到時賣的話咋賣。
正商量的時候許成軍敲門來了。
“你們都在這里啊?”看大家磕著瓜子在諞著傳子,許成軍有些意外,笑了笑說道:“正好都在,我把事情說一下。”
李龍站起來找了個凳子遞給許成軍,又把盛著花葵花籽的盤子遞給他:“來,隊長,磕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