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號里,許紅軍也挺愁。
作為許家這一輩兄弟幾個里最小的那個,他才成年,原本是在家里跟著父母干活的,現在被許成軍派來給老馬號里的教授和大學生弄菜弄魚。
苜宿榆錢薺薺菜蒲公英啥的都好弄,他甚至還能弄來一些酸揪揪,這玩意兒吃著一股子酸味兒,是一些家里沒錢買零食的孩子在野地里能找到生吃的“零食”之一。
至于其他的野薄荷、刺芽花等可以生吃或者包包子或者蒸著吃的,他都能搞到——畢竟年齡在那里擺著,才成年,剛過了孩子王的年紀,這些東西都是伴隨著童年一起成長的,怎么可能找不到呢?
甚至于每隔幾天弄些鯽魚過來吃都是很容易的。播種過后不久就要澆水。小海子里的水通過干渠、支支渠、毛渠流到地里,中間經過許多閘門、拐彎以及高低不平的地方。
水澆完停掉后,渠里殘余的水里,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鯽魚,所以當過孩子王的都知道,如果只是想自己家里吃魚,都不用去小海子里下網,剛澆過水那幾天,順著渠捋一遍都能搞到不少。
原本想著就這么玩玩鬧鬧,一天兩個工分就能拿到手。雖然不比那些出去編抬把子的掙錢,但這錢歸在明路,年底是能抵扣家里沒出的公用工的。
是好事。
只是沒想到才干沒兩天,今天上午他興沖沖的提著一兜子捏好的鯽魚過來,準備讓老羅叔中午燉上給教授和大學生們吃的,沒想到那個叫何麗娟的女大學生就責怪他逮了這個時候的鯽魚,說這個時候的鯽魚都有籽,根本不應該抓的。
“勸君莫捕三月鯽,你沒聽說過嗎?”
那個女大學生說話又快又急,許紅軍根本就沒機會反駁和解釋,就這樣被冤枉了。
枉他一番好心,大清早跑去到干渠里,弄了一身的泥才逮到的這些魚!
沒想到這魚逮到后沒受到表揚,先讓人一頓批評,心里怎么甘心?
正好老羅叔出來喂野豬,許紅軍就把這事說了出來,他問老羅叔:
“老羅叔,你說如果李龍碰到這樣的事情,會怎么辦?”
李龍自己不知道,實際上他已經成了隊里這些十七八歲小伙子心目中的偶像。李龍的歲數并不大,但做的這些事情,別說同齡人,就是再大一些年紀的人也做不到。
會賺錢,有頭腦,還能帶著隊里人一起致富,身手還利害——主要是打過好些人,竟然都打贏了。
而且還不小氣,不像隊里有些人只會自己悶聲發財,根本不會帶著其他人,甚至連親戚都不管。
李龍的行為,在一些人眼里,真就占了“俠義”兩個字。
在這個武俠影視風靡的時代,李龍這樣的人,是真的會被人崇拜的。
所以許紅軍把事情和老羅叔說了之后,直接就問李龍會怎么做。
在他看來,這樣的事情李龍要碰到了,肯定當時就會有解決的辦法,而不會像自己因為口拙而被女大學生給說的不知怎么應對。
“要是小龍在,那不簡單?帶著幾個大學生去渠里看看就明白了。這些大學生大都是城里人,特別是說你的那個女生,就沒在農村生活過,沒啥農村生活經驗。
但她又是大學生,學的知識多,懂的多,對上你這個初中都沒畢業的,那當然是有優勢了。你說的那些她也不會相信,不如就讓她實地看看……
那些鯽魚你們不逮那不就是個死?被咱們吃也是個死,左右不過是個死,咋樣不一樣?”
這話說出來,讓許紅軍如醍醐灌頂,他立刻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