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幅畫,李龍沒全讓打包。他對這些東西完全不懂,便根據自己的想法,取了七幅畫帶在身上,三張齊白石的,兩張張大千的,兩張李可染的。
剩下的打包裝箱,然后李龍跟著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員把這些畫運到郵電大樓,發往北疆那邊。
里面用的紙,外面用的是木箱,有文物商店的人跟著,這邊就沒怎么檢查——這年頭郵寄東西檢查真不算嚴格,當然技術手段不先進也是一方面。
一千多幅畫,裝了滿滿兩大箱,郵費李龍就了不少,當然要和這些畫的價值相比,那真就差遠了。
寄完之后,李龍背著背包往回走。他沒打車也沒坐公交車。今天這事情有些神奇也算意外,所以他想著一定要捋一捋。
了七千美元之后,眼下他身上的錢不足一萬美元了。
當然,對于李龍來說,這些錢也就是數字,是一張張的紙,能買到實用的東西當然最好,但眼下他需要買的東西已經差不多了,還真就沒想著買其他東西的沖動了。
走回到旅社,天已經很黑了,李建國他們都已經回來了。
李建國一個人在房間里,李強在隔壁的房間里,看到李龍推門進來后,半躺著的李建國坐了起來,問道:“咋回來這么晚事辦完了”
“辦完了。”李龍笑著把背包解下來放在床邊說道,“買了一些字畫,像齊白石的、張大千的,我帶了幾張回來,還有一些寄回家里去了。”
“拿出來看看。”李建國對這個也不太懂,但顧博遠懂一些,以前兩個人聊天的時候會說一些。再加上偶爾聽收音機也會聽到一些,總歸是當世名家,自然是要看看的。
李龍便從背包里小心翼翼把畫取出來。這些畫都沒裱,就直接在紙上的,七幅畫卷起來在一個硬紙筒里放著,這樣保存的會好一些。
“唉,看不出來有啥好的。”李建國看了看后搖了搖頭,“咱還是大老粗。等娟和強強上大學再去看吧,既然是人家大畫家的東西,那就好好放著。”
不管怎么著,哪怕是看不懂,李建國這樣的或者說這個年代的人,許多人對于藝術家還是有一定敬畏的。
“你們買了家具沒有”李龍問道。
“買了一些。”李建國說道,“我們過去的時候,那里好多人拿著戶口本排隊買東西。明明他姨有工作證,帶著我們進倉庫挑那些家具。
好家伙,那庫房里各式樣的家具堆的可不少!咱那院子不小,不過也沒買多,了幾百塊錢,買了一大車家具,把正屋擺上就行了。”
說到這里李建國坐著往李龍這邊湊湊說:“我可是看好了,這舊家具里有些木頭不錯,可經用著哩。”
“那就好。”李龍想著要等春夏時節自己過來把那兩個院子裝修清理一下,到時也去買一些家具回來。
還是那句話,不是新家具買不起,而是沒必要。兩個院子大概率一時半會兒都不住人,偶爾過來看一看就好,整一些舊家具就可以了。
“唉,看過才知道,這燕京城里,老百姓過的也不咋著啊。”李建國兩手交叉背在腦后,靠在床頭被子上感嘆著,“看著去賣東西的那些人,十塊二十塊的東西在賣,一兩塊,塊兒八毛的東西也在賣,有些還行,好多看著都怪可憐的。”
李龍把畫軸放好,坐下來對著大哥說道:
“大哥,咱這兩年日子過好了,你想過沒有,就現在你一把能掏出幾百塊錢買家具,一點也不心疼,放在這燕京城里都算是中上等了。要放在全國,就你現在的身家,咋說也能超過八成以上的人。”
“那咋可能哩”李建國自然是不相信的。
“大哥你不相信啊你想想,出了咱們四小隊,就三隊二隊以外的那些,一年的純收入能有多少這咱北疆還是地多的哩。要放在口里老家呢一家就那么畝把地,能收個啥”
李建國想想,也是啊。也就是這兩年干了些副業,種了經濟作物,賺了不少的錢,加上李龍從四五年前就開始干,所以家里的生活自包產到戶開始就一直很好,或者說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