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天的計劃是一路開到精河,在縣里住下來,第二天過果子溝就行。
嘎斯六九車底盤高,所以路況就算不好,至少開著沒問題。
當然跑長途,舒適性不如伏爾加,但至少安全性有保障。
至于舒服,先別提吧。
路過石城的時候李龍沒停,他在奎屯這里也沒打算停。才和二哥見過面,李安國過年回來,走的時候李龍給帶了一些肉干。現在李安國的工資漲了一些,一個月加獎金,開工的時候能拿到一百多點兒,很不錯了。
從這回過年回來,給老爹老娘帶的東西多了不少就能感覺出來,他們一家的生活也好多了。
過奎屯兵站的時候,太陽已經快到正中,李龍猶豫了一下,還是沒在這里停,而是繼續往前,下了國道進了烏蘇才停下來,吃中午飯。
這時候烏蘇啤酒已經生產了,當然市場的影響力還沒那么大,僅限于本地范圍,正在往整個北疆拓展。
因為奎屯、烏蘇曾經是伊犁州的首府所在地,北疆軍區曾經也在這里,所以目前這里還算是比較繁榮的。
改了之后影響力變,慢慢人氣也降了下來。
李龍在烏蘇吃了飯,這時候飯館子里已經有了大盤雞的原始種類,李龍要了半份,加了一個面。
通常情況下,這是兩個人的份量,他一個人就吃得差不多。
這時候雞肉的質量還是能保證的,做得好不好不,至少是真材實料,吃著也不錯。
吃完李龍沒立刻離開,在館子里喝著茶,慢慢休息著,打算把那一陣子困意熬過去,然后再開車。
他這臺嘎斯六九車還是挺引人注目的,來這個館子里吃飯的人都在打量著這臺造型有點別致的車子。
北疆汽車的私人化,要到九零年后才開始爆發,現在私人有車的并不多,所以才比較招人眼。
李龍沒管那么多,休息完,感覺精神恢復了,便站起來,到隔的門市部搬了一箱烏蘇啤酒放后備箱里,然后繼續出發。
中午吃飯的時候老板給他推薦喝一瓶的,李龍沒喝。這時候還沒喝酒不開車這一,但李龍覺得還是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吧。
往西開了一百多公里,到精河的時候,太陽還沒。
不過李龍沒打算繼續開了,他沒直接進縣城,先在周邊轉了轉,想看看枸杞的種植情況。
精河附近原本就有著大量的野生枸杞,后來人工引種,這主要因為不管是中醫還是哈醫維醫,枸杞都是非常好的藥材。
再加上自治區在八十年代初把枸杞列為jh縣的紅色產業,所以這里開始大力發展人工種植枸杞,越來越趨向于產業化。
李龍關注這個,自然是是因為枸杞抗鹽堿,在開墾的荒地里種上這個,一來占地,二來也算是有點收入,一舉兩得。
這種事情當然也不是他的創舉,上一世就有人這么干過。只不過是好幾年之后,有人想要套取退耕還林的補貼,在新開墾的鹽堿地里栽上枸杞苗子,等驗收結束后就沒人管了。
李龍自然沒想著這樣,他要是把苗子買回去栽上的話,該澆水澆水,該施肥施肥,指望著能結果,不管是自己家里留著吃,還是藥用出賣都行。
這里枸杞地果然不少,枸杞在天山北坡一帶種植的好處是冬天不用埋。
為什么伊犁河谷是塞外江南?就是因為北疆除了伊犁這一片,其他地方種絕大多數果樹,基本上過冬的時候都需要壓埋,保護著,不然的話第二年雖然能活,但不結果。
棗、核桃、石榴、葡萄、杏、桃等等,都是一樣。
除了蘋果和海棠果。
伊犁則不用,所以這里種植的水果就比較多,因為不需要那么麻煩。
想想在瑪縣,家里種了一棵品種非常好的桃樹,都長碗口粗了,夏天結的桃子也好吃,結果等到初冬的時候,要把這樹壓倒埋起來,那工程量得多大?
壓的時候還得注意,不能把樹給壓斷了,一般情況下都是在樹邊上挖個坑,要貼著樹挖,相當于把樹的根腳挖出來,然后再往下壓,直接把樹壓到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