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這位伯爺,會如何處置自家的河西村。
李原翻看著文冊對他說道。
“按我大梁律,河西村作為食邑,秋稅可十取其三。你們按六千四百石算,秋稅便是一千九百四十四石。”
“此外,人丁稅為,男子成丁為一人百錢,女子成丁一人七十錢。孩童口錢為二十錢。”
“哦,另有年賦,每戶另需繳草料一束,麻布一匹。”
“是.....是..”
聽了這些賦稅名頭。
河西村的村正,額頭上的汗都流了下來。
李原開列的這些,都是大梁民戶每年必須需要上繳的賦稅,其實是一分也沒多征。
河西村甚至因為成了青原伯的食邑。
還免去了縣衙每年都會勒索的年捐。
不過即便如此,這對村民來說也是一大筆負擔。
李原看了他一眼,溫聲問道。
“河西村村正,既然無誤,那就這么定下吧。”
他是連連點頭應是。
“伯爺請放心,我們河西村......定會盡力繳齊。”
村正心中哀嘆了一聲,每年繳納了錢糧,在留足第二年的種糧,這一年所獲便去了一半。
全村都得想辦法去找活路,該去做工的做工,該挖野菜的挖野菜。
總之就是要把日子扛下去。
反正每年村中也都是這么過來的,想及此處心中不由得是泛起了一陣苦楚。
隨即,他又嘆了一口氣,把身子往椅背上一靠。
準備看一看,這青原伯如何征收其他村子。
看著其他村正也是滿臉的緊張神情,他的心情卻又好了起來。
我們只是食邑,都要交出來這么多。
你們這些已經簽了部曲賣身契的,豈不是會更慘。
他想看看其他村子會如何。
李原放下茶盞,繼續說道。
“河東村村正,你們村今年秋收應該在六千八百石對吧。”
“是....是..”
此時,河東村村正也是滿頭冒汗,等著青原伯的判決。
“你們村,共有八十五戶。”
“簽訂契書的村子,我縣伯府收的秋稅,依舊是十取其三。”
“六千八百石的糧食,你們村今年繳納兩千零四十石。”
聽了征收的數字。
河東村的村正心中長出了一口氣。
還好,伯爺并未盡收村中的存糧。
只是十取其三的話,我們還支應的起,他連忙點頭應是。
“伯爺您請放心。”
“本年秋稅是兩千四十石,本村一定按時上繳府庫。”
李原卻是一擺手說道。
“村正你先別忙,后面還有。”
說著便又翻看文冊。
李原的話讓河東村村正就是一怔。
他心中發苦,難道說我們不止是這十取其三的秋稅,還有別的稅負不成。
隨即心中一嘆,我想什么呢,人家青原伯為我們河東村投入了那么多。
怎么可能只收三成的賦稅。
想及這里,他心中只求青原伯別收的太狠,給河東村多留些糧食過冬。
一旁的河西村村正,見此情景則是撇了撇嘴。
心中暗自搖頭。
我就說吧,勛貴哪有那么大方。
送出去多少定然會加倍征收回來。
還好我們河西村沒簽什么部曲投效的契書,現在就看這位伯爺是如何獅子大開口了。
不提二人的心思各不相同,卻聽李原對河東村村正繼續說道。
“凡是投效部曲的村子呢,我縣伯府自會有所優待。”
“所以,你們這人頭稅就免征了。”
“什么?”
“這人頭稅,伯爺給免了?!”
在座眾人都是一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