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烏林部的方向又是一陣號角聲。
隨著嘈雜的喊叫與大量的馬蹄聲,一個巨大的木制沖車從大營中被拉了出來。
看到這個東西,即便是站在城樓上觀戰的李原,都是雙目睜大。
沖車他不是沒見過,但烏林人的這種沖車他還真是第一次見。
這種靠撞擊破城的沖車也可以叫撞門車,其實是攻城器械中很常見的一種。
本體就是一個粗大的木樁子,依靠木樁的沖擊力與慣性撞擊城門。
因為是連夜趕制的,烏林人的這架沖車看起來極為簡陋。
不過是將一個巨大的木樁子,用粗繩捆到兩輛木輪車上而已。
最讓李原感到吃驚的,其實是這個沖車的動力。
與尋常的破門沖車靠大量人力推行前進不同。
烏林人的沖車動力,使用了大量的馬匹。
只見數十匹戰馬分在沖車左右,用繩子拖拽著巨大的車體,直奔向中石城的城門而來。
李原一想也確實合理,作為草原游牧民族。
烏林人的手中并不缺少馬匹。
使用畜力替代人力,對于烏林人來說也是合理的選擇。
最關鍵的是,其實是烏林的控馬技術,能讓馬匹協調一致同時發力。
這一點梁人卻是很難做到。
大量的牧奴手里撐著皮盾跟在沖車左右,護著它靠近城門。
此時中石城的南門外的壕溝中已經被投下的土石堆滿。
沖向城門的方向已是坦途。
距離城門還有百步之遠的時候,帶隊的一名百戶長一聲高呼。
左右數十匹戰馬同時發力,沖車對著中石城的北門是猛撞而去。
一陣轟隆的巨響,煙塵四起木屑橫飛。
李原站在城樓上,都能感受到腳下的顫動。
隨著煙塵散去,城門外的吊橋已經被沖車一擊撞碎,后面的城門也被巨力撕開了一個大口。
那百戶長又是一聲令下,左右馬匹的繩索立刻解開。
用馬力撞擊只能用在第一擊,能撞碎吊橋已是不易。
這些馬匹的使命已經完成,雖然在箭雨下死了不少,但它們依舊被放歸了本隊。
猬集在城門附近的北蠻人,立刻沖上來推動著沖車繼續撞擊城門。
而城上的并州義軍瘋了似的對著城下投石放箭。
李原甚至看見,其中有不少還是部族中的老弱婦孺。
顯然烏林汗正用這種方式,消耗著部族中無用的人口。
當草原上的食物,無法養活這么多丁口的時候。
驅趕他們在城下送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并州義軍并沒有因為城下多是些老弱牧奴就手下留情。
雨點般的石塊,密集的箭雨一潑潑的蓋了下去。
只聽得城下是哀嚎不止。
城門前的沙土中,撲倒了無數牧奴老弱的尸體。
見到這個場景,李原是眉頭緊皺。
戰爭的慘烈程度讓他都有些感覺不適。
殘酷的攻城戰整整持續了兩個時辰。
城門之前,北蠻人的尸體已經是層層疊疊。
而因為巨大的傷亡,城頭上的并州士卒也稀疏了許多。
北蠻的陣列中又是一陣嘹亮的號角聲。
烏林汗終于派出了他的主力。
七八十名身披重甲的汗王近衛。
在北蠻部族中,汗王身邊通常都會有一隊精銳的勇士拱衛。
這支人馬,也是汗王威懾部族手下的武力核心。
通常都是挑選最忠誠的勇士組成。
他們的裝備最精良,但數量不會太多。
作戰時候,一般會在最關鍵的時候投入。
顯然,這支汗王近衛的出現,說明烏林汗對于攻破城門,已經失去了耐心不想再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