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發探查北岸四城之后,韓明道便與其他三將私下商議。
為防萬一,不如先將兵馬調動起來,在赤水河附近舉行秋操。
若是無事,那也就是消耗了幾日軍糧而已。
若是有事,大軍便可直接去接應青原伯。
其他三人一想,也是這個道理,反正現在也過了農忙的時節。
只要不用軍戶自帶糧食,由督軍府統一供給軍糧,相信動員兵戶操演并不難。
于是四位州府將軍,回到州府立刻開始動員北川道的各堡軍戶。
因為這一次并無朝廷的圣旨御令,屬于北川道的私自行為,最開始的時候幾人還有些緊張。
生怕引起什么亂子,被那些監督的文官抓了把柄。
但索幸一切順利,定州府衙甚至是道府衙門,都無人過來詢問一聲。
也許在這些文官看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反正現在朝廷本就亂的很。
只要這些丘八不是帶兵南下,去劫掠大梁腹地,他們也懶得管。
再說每到秋季收獲的季節,這北蠻人也是常常入寇大梁。
幾位州府將軍只要能保北川不失,隨他們折騰吧。
于是在北川道各府衙文官的默許之下。
北川道大軍,共計兩萬五千人順利集結。
而且李原的青原軍,也在高爭的帶領下與幾位將軍會合。
畢竟這次大軍集結的目的,是為了接應去北岸偵查的青原伯。
青原軍可不是空手來的,他們還押運著青原商會調撥的兩千石軍糧。
這些糧食足以供應整個北川道大軍數日之食。
此時的北川兵馬,暫由韓明道將軍為主帥,進兵至赤水河南岸準備操演五日。
操演的科目幾位將軍都想好了,便是模仿李原在赤水河的戰法。
那就是修軍壘,挖壕溝,準備各種沖車,研究如何利用地形在翠松嶺一帶設伏。
這都是李原在上一次赤水河大戰時使用過的戰術。
幾人認為多演練幾次不會錯。
兵戶們的士氣也不錯,畢竟這次演練不用他們帶糧。
操演的時候還能吃督軍府的軍糧,這可是能為家中省下不少的糧食。
韓明道原本計劃操練五日,但剛剛操練了不到兩日。
他便接到了李原的快馬傳書。
命令調集北川大軍,立刻趕赴中石城,夾擊北蠻烏林部。
其實在李原的原計劃中,是由中石城負責牽制烏林部的大軍攻城。
再由北川道大軍從背后夾擊敵軍。
這也是他敢對著曹烈夸下海口,說三日可破敵營的底氣。
畢竟在李原的計算下,北川道要抵達北岸四城大約差不多需要三日。
卻沒想到,韓明道四位州府將軍已經集結了大軍,就在南岸操練。
他們接到了李原的將令,提前了至少一天半便趕到了中石城下。
更是好巧不巧的,正趕上西海三部的入侵。
李原也是沒想到,老韓他們到的是如此之快。
這兩萬五千大軍一到,李原心中也有了底氣。
氣勢洶洶而來的西海三部,他們恐怕是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為了避免誤會。
李原立刻讓紅九鈴展開梁軍大旗。
而中石城的曹烈見此情景也立刻會意,命人撤去并州兵馬的旗幟。
并州軍中繳獲的梁軍旗幟并不少。
于是曹烈下令,也立刻在城頭展開了數面梁軍旗幟。
一時之間,北川道大軍,李原的兵馬與中石城,各處都是梁軍大旗簌簌飄揚。
見中石城與李原的兵馬也舉起了梁軍旗幟。
兩萬五千名北川兵馬是齊聲高呼萬勝破敵,可說是士氣如虹。
氣勢可不輸迎面而來的西海三部大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