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原這邊,中石城與北川道大軍是遙相呼應。
士卒們的歡呼之聲,如同山呼海嘯一般。
所謂將為兵之膽魄。
其實對于深入北岸草原,大梁兵戶們都是心存恐懼。
畢竟北岸四城被北蠻人屠城可不是什么傳說。
對于麾下兵戶都是什么德行,幾位州府將軍也是心中有數。
韓明道帶著北川大軍雖是來的及時。
但一路上,也出現了少量兵戶逃亡事情。
不過好在規模不大,也及時得到了懲戒。
本來接近北岸四城的時候,大多數兵戶的士氣并不算高昂。
然而等他們看到了中石城上梁軍的旗幟。
尤其是梁軍旗幟中間,那面最大的【李】字大旗。
這面大旗,所有的北川道兵戶都認識。
那是青原縣伯李原的認旗。
一見李原坐鎮在中石城,兵戶們的不安之感一掃而空。
你們早說嗎,有李伯爺在,任他有多少北蠻人何足懼哉。
全軍幾乎是轉瞬之間便恢復了士氣。
其實李原自已都不知道,他在北川兵戶中有難以想象的號召力。
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瞬間震懾了正在進軍中的西海三部。
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士氣高昂的梁軍,這由不得不讓他們是心中震驚。
西海三部也是號角聲連響。
那數萬的西海部大軍,如同踩了剎車一般,紛紛的減慢了行軍的速度。
見梁軍數萬兵馬來援。
西海部大軍摸不清情形沒敢繼續前進,而是下令原地駐兵。
對于西海部大軍的表現,李原則是哈哈大笑。
“這群色厲內荏之徒!”
北川道大軍則繼續前進,他們的主力雖是步軍,但速度可不慢。
不多時,大軍的前鋒已經抵達了中石城的城下。
李原立刻是騎馬迎了過去。
只見對面來的,正是韓明道為首的四位州府將軍,在四人的身后還跟隨著高爭。
見了李原,韓明道的臉上露出了笑意。
“青原伯,我按照您的將令。”
“將我北川道兩萬五千健兒,都帶過來了。”
說著韓明道又捧過來兵符令信,對李原說道。
“伯爺,這是咱大軍的兵符令信。”
“我北川大軍,現在交于伯爺指揮。”
韓明道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他能把北川的兩萬五千大軍安全帶到了中石城,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至于后面伯爺如何指揮大軍破敵,他就不操這份心了。
其他三位將軍也是一樣的想法,那就是全力配合李原。
至于如何調配人馬,奇襲包抄,你能者多勞,還是讓青原伯去費心吧。
李原也沒客氣,直接便將大軍的令信接了過來。
這時,高爭帶著青原軍本部人馬,也來到了李原的身邊。
“伯爺,我青原軍全數到齊。”
“請伯爺調遣。”
看著自已麾下的東鄉軍,石磨軍,鐵山軍,山地營,以及騎兵隊,李原是微微點頭。
不知不覺,自已也已經拉起了近兩千的精銳,李原心中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如果在算上剛剛收降的并州人馬與草原六部騎兵。
那自已的直屬兵力,差不多就要超過六千之眾了。
在大梁,麾下有六千精銳,這已經超過一位鎮侯的實力了。
至此,匯集到李原麾下的兵馬。
有北川道兩萬五千人的兵戶與郡府兵。
李原的本部兵馬,青原軍一千八百五十人。
以及新投效的,兩千四百人的并州人馬。
外加兩千六百人的草原六部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