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楓沉默片刻,點了點頭。
他沒有阻止。
也沒有必要阻止。
不論是前生今世,以現在大明的強盛程度,似乎都沒有必要,在毗鄰大明國土的西邊,存在這樣一個懷有不善心思的“鄰居”。
哪怕這個時空的帖木兒,看到大明如此煊赫的兵鋒,或許終其一生都不敢再起什么歪心思,但從上次朝貢的情況來看,這個帖木兒汗國,依然是賊心不死,帖木兒其人的野心,也并沒有因為時空變換,而有任何改變。
所以,解決掉吧。
不然未來大明揚帆出海,傾全國之力對外開疆拓土的時候,這家伙忽然間找到戰機,就像是另一個時空中他窺見大明的靖難之役一樣,齊聚大軍,對大明發難,未必能真的掀翻有秦楓坐鎮的大明,但總也要致使生靈涂炭,讓無數大明百姓為此遭殃。
無論朱元璋或是秦楓,當然都不愿意見到那樣的局面。
“來人那!”
朱元璋得到了國師的認可,站起身來,剛才那種形似鄉間老農的氣勢,就在這一起身之際,消失得無影無蹤。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雖不高大卻威勢凜然的身影,一聲呼喚,立刻有幾個機靈的小太監,連滾帶爬地沖了進來,躬身聽命,不敢去看圣上的眼睛。
“傳旨!”
朱元璋瞥了一眼身邊的秦楓,仿佛是做了某種決斷,平靜說道:“太子朱標,四皇子朱棣,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信國公湯和,衛國公鄧愈,唐國公劉基,即刻到御書房見駕!”
“遵旨!”
眾太監齊聲答應,連忙飛一般地去了,哪敢還問個一句半句。
其實這些人,經過了一夜的商討,剛剛從御書房離開還不到一個時辰呢,若是走得慢些,甚至這會兒都還沒到家。
怎么又……
但是誰敢問啊!
只管傳旨就是了。
……
皇帝召見,有時候是好事,代表著某種信任和寵幸,有時候是壞事,代表著大難臨頭。
具體到此次召見的寥寥數人,通常不會認為有什么災禍,反而是皇帝愿意信任自己,這才剛剛離了御書房,又忽然召回。
所以,大家伙盡管疲憊困倦,但見到傳旨的小太監,心里都還是挺高興,連忙把剛剛脫下的官服重新穿好,用最快的速度,跟著小太監返回紫禁城。
大約,跟大明未來的戰略有關?
莫非是那位國師大人,跟圣上終于商量出了最好的辦法,所以才再次召見大臣?
一路上,他們小心翼翼地向太監詢問,但也沒有確切答案。
不過誰也不敢怠慢。
不管是當朝太子,還是貴為國公,都不敢對至高無上的皇權,有一絲一毫的褻瀆,否則那真的是活到頭了。
傳旨的這些太監里,唯有一個,耽擱在半路上。
唐國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