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凱旋,進入應天府。
一路上都是載歌載舞的歡樂氣氛,然而這場歡迎盛宴的絕對焦點,卻在許多士兵甚至猝不及防的時候,驟然爆發開來!
當長長的隊伍蜿蜒穿過京畿重地,即將抵達淳化縣地界時,空氣中的狂熱驟然達到了一個新的、幾乎令人窒息的沸點!
這里,是秦楓傳奇開始的地方,是“格物”思想最初萌芽的沃土。
這里的百姓,沐浴過秦楓帶來的農法改良、水利興修、免費學堂等一系列的光芒溫暖。
許多人家的孩子,都曾經接受過楓蘭縣學的啟蒙。
家家戶戶的田地里,現在還承受著秦楓主導的水稻灌溉新法的恩澤。
林立在淳化縣各處的大小工坊,也全都是秦楓當年在這里為官時,留下的惠民工程,至今仍有遺澤,令無數原本衣食無著的百姓受益,改變命運。
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著對秦楓如父如師般的摯愛與崇拜!
淳化縣四通八達的官道,哪怕時至今日,也在應天府地界上首屈一指,可以說是僅次于京師的氣象!
很多人早就在私下議論,倘若不是為了避諱,秦楓秦大人早就把這里的馬路修建得超越京師!
可是,即便是這般寬敞通天的大道,也早被熱情洋溢的淳化百姓擠得水泄不通!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雜亂自發,這里的歡迎竟顯出令人震撼的秩序與磅礴氣勢!
——畢竟,歡迎秦楓秦大人,對淳化百姓來說,是很有經驗的,之前秦楓從巡視全國歸來,從江南治水歸來,從遠征倭國歸來,哪次不是受到這樣的熱烈歡迎?
上萬男女老少,在里正鄉紳的組織下,手持紅綢,列隊如龍。
隊伍最前方,是上百名縣學生員!他們身著統一的素色襕衫,神情無比莊重,高高舉起一幅巨大的錦旗,紅綢上以金線繡著八個大字——
千秋一人,萬民之師!
這八個字,重于泰山!
秦楓的身影,終于出現在淳化百姓的視野中。
這位大明國師,并沒有乘坐馬車,而是跟徐達、朱棣一樣,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神色溫和,依舊是一襲仿佛永遠一塵不染的白衣,在清脆的馬蹄聲中,漸漸走近。
人群中終于迸發出驚天動地的呼喊!
這一路上,從西域凱旋歸來,別的地方或許給予了徐達、秦楓、朱棣等人相同的禮遇和榮寵。
但是在這里!
這里是應天府!
這里是淳化縣!!
說句大不敬的話,到了淳化縣的地界上,別說是什么徐達朱棣,就算是皇帝親臨,也絕對蓋不過秦楓的民心所向!
此時此刻,當秦楓的馬頭從遠處出現的時候,人群瞬間沸騰,發出的齊聲呼喝,發自肺腑,凝聚了所有情感爆發,匯聚成一股足以讓風云變色的巨大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