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是老黃歷。
如今這個時代,三年河東三年河西都略顯保守。
一年多前,周嚴還是李德智眼中,企業出身的野路子。
還要為了賣點螃蟹,跑到蘇城賴上自己的“鄉下干部”。
轉眼間,自己這個副市長前途堪憂,周嚴卻已經官至正廳。
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己的前程。
李德智慶幸自己一直拿周嚴當朋友,從來沒有擺過架子。
這才有今天,自己遇到難處時,周嚴盡心盡力的幫自己。
人心換人心,雖然未必靠譜。但總好過臨時抱佛腳。
正因為拿周嚴當朋友,所以李德智對可能與周嚴有關的事情,都比較上心。
也才有今天的“禮物”。
“我那個秘書,你還記得吧?”
李德智問道。
“記得。叫......袁輝是吧?市委組織部劉部長的親戚。”
周嚴說道:“這小子經常偷偷鄙視我!”
李德智失笑:“也不怪別人。你把自己弄的像村長一樣......”
“說正事說正事!”
周嚴瞪眼。
“袁輝給我當秘書前,在高新區管委會待過一段時間。”
“有一次閑聊的時候,談起那邊的工廠,經常有人失蹤。”
“當然,那么多工廠,外來務工人員幾十萬。”
“很多工廠管理也不嚴。工人不想干,直接走的情況很普遍。”
“大多數所謂的失蹤,也就是人家換廠甚至離開蘇城了。”
“不過每年都有失蹤工人的家屬鬧到管委會。一口咬定人是在工廠失蹤。”
“要說換工作正常,但......”
周嚴皺起眉:“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應該說,有一段時間經常發生。管委會配合公安機關查過,最后都不了了之。”
“有的企業賠點錢,有的就隨便他們鬧。”
“當地一度盛傳這些人都是被弄走摘器官的。傳的很邪乎。”
李德智繼續說道:“現在基本沒有這種情況發生。”
“按袁輝的說法,并不是沒人失蹤,而是失蹤人口和工廠之間多了隔離層。”
“中介!”
趙亮脫口而出。
“沒錯!就是勞務中介!”
“要知道,蘇城單一個開發區,大大小小的工廠就上千家。”
“但如果留意一下就會發現,勞務中介的數量,多的不成比例!”
“有傳言說,一些人根本到不了工廠,在中介手里就被賣了。”
周嚴陰著臉:“如果真有這樣的事,那當地公安局,派出所一定會有大量關于人口失蹤的報案。”
“據我所知,公安機關內部是有相關規定的。某一類案子集中高發,就必須上報。”
“要么趕緊破案,要么上級機關介入。”
李德智點頭:“所以,可能這就民間的流言。再有就是......”
再有當然就是公安機關內部有問題。
有人在故意抹去這些數據。
更直接點,如果權力夠大,可以讓接警機關不予立案。
外來人口失蹤,這本來就是說不清的棘手問題。
沒有確鑿證據,案發地派出所一定會推給失蹤人原籍。
如果遇到常年無固定地點打工的,那就更要扯皮。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