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個時代人的宿命,也有每個時代人的鮮明特點。
四零后五零后從出生到中年,一直在吃苦。所以即便老了以后,生活好了,也要節儉。
相應的,因為生活好了,所以他們對活著這件事本身,非常的在意。
沒苦硬吃的是他們,保健品的主要群體也是他們。
六零后和七零后,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最幸運的兩代人。
盡管絕大多數人小時候也吃過不少苦,但這兩代人,卻是完整的吃到了時代的紅利。
經濟發展的紅利,政策改革的紅利,科技發展的紅利,以及思想上百花齊放的紅利。統統沒落下。
八零后,算是最苦逼的一代。
因為嚴格的人口政策,八零后從一開始,就是就嚴重割裂。
農村的八零后,童年時生活條件大部分依然比較艱苦。而城市里的八零后,則因為是獨生子女,變得格外“寶貝”。
家中的小太陽,溺愛等相關評價開始大量出現。
xx的一代,這樣對一代人的定義,第一次出現在社會上。
和自我的九零后,叛逆的零零后不同,八零后真的一言難盡。
教改,房改,市場化,這一代過完還算不錯的童年,從踏進校門開始,就開始承受這個世界的毒打。
好事兒一點沒攤上,壞事一個沒落下。
于是,當年被專家稱為報廢一代的他們,最終成為人們眼中苦逼的一代。
少年苦,青年苦,中年更苦。
他們殺馬特過,哈過這個,哈過那個,最終,被碾入時代的車輪。
他們在社會發展的路口茫然無措,等清醒時,已經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已經變成活不好還不能死的螺絲釘。
在周嚴看來,王倩倩這個八零后,雖然因為家庭環境特殊,不會承受那么多人間疾苦,但思維方式,總歸是和同齡人同步的。
現在的年輕人,主流的三觀是什么?
“年輕”的周嚴,發現自己竟然不太清楚。
“周嚴哥哥,我覺得和你有代溝!”
周嚴哥哥這個稱呼再次出現,讓周嚴啞然失笑。
“我們何止有代溝,我們有天塹!”
“怎么說起你媽媽,咱們就有翻臉的趨勢呢?”
“哼哼!誰讓你不好好聽我說......”
王倩倩氣鼓鼓道:“不是在和你開玩笑!我和爸爸說先不告訴我媽,我爸也沒反對。”
“等生米煮成熟飯?你要這么說,我就懂了!”
“咱爸還問我,怎么還是生米啊?是不是不會做?我都慚愧.....”
“哈哈哈.....”
王倩倩又開始狂笑,好不矜持。
“你等著!我明早就告訴他.....”
“喂!玩不起是吧?別鬧,快點說你媽的事!”
“怎么聽起來像罵人?”
王倩倩繼續笑。
周嚴打哈欠:“再不說我要睡覺了啊!明天還要上班呢!”
“咳咳!”
王倩倩清清嗓子:“我有兩個舅舅,死的那個是小舅舅。還有一個,在銀行工作。”
“和章越哥哥的叔叔是同事。”
“然后呢,我還有個姨媽。在信托公司......”
“反正吧,你應該不用怕他們.....”
王倩倩介紹完孫家的情況,還不忘加上一句。
“怕當然不怕。敢惹我,就把他們送走!”
周嚴囂張。
“神經病!”
王琪琪笑罵。
“他們不敢惹你,但是會找我麻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