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句話,符合吳的性格。也符合當前的事態。
更何況,據說吳這句話一出口,在場的人都變了臉色。
老船長嚴厲的呵斥了吳的口無遮攔。
這樣的傳聞,非常合情合理。
一千多年前,北魏孝靜帝元善見在皇宮中挖地道準備逃走。
二十五歲的權臣高澄帶兵把元善見從地道抓出來。
隨后說出了歷史上最具黑色幽默的一句話。
“陛下,為何要造反?”
這位北齊瘋子皇帝高洋的親哥哥,最后戲劇性的被一群廚子亂刀捅死的一代權臣,憑這句話,成為后世權臣們都無法逾越的“高峰”。
如果吳文化水平高一些,多了解一些歷史,那么他當時絕對不會說出這句話。
他注定成不了高澄,卻因為這句話,被所有人深深記住。
也正因為這句話,吳家日后第一個被清理。
而且,被清理的最徹底。
誅心之詞,也會誅命。
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只是大勢之下的小小插曲。
不過恰逢其會的人們,卻沒辦法輕松應對。
當天,更讓人不安的消息傳來。
北楚市輪渡碼頭,發生惡性傷人事件。
下班人流高峰期間,犯罪分子無差別傷害無辜群眾。
三人死亡,受傷者數量不詳。
第二天,某頗具影響力的報紙報道了這條消息。
在新聞的編者按中,幾乎毫不隱晦的把這件事和西彩,臨南的類似案件關聯起來。
一件刑事案,正在揭開相關部門刻意低調處理的大事件。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
無論是犯罪動機,還是這家媒體不聽招呼,擅自報道的行為,都耐人尋味。
更大范圍的緊急磋商開始。
吵歸吵鬧歸鬧,如今的局面是多方“認證”的結果。
不能因為某個人,或者某件事就一拍兩散。
治大國如烹小鮮。
這句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
有人覺得是提醒人們,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有人覺得是在說,都是小事情,很簡單
但無論相信哪一種說法,都要問問其他人答不答應。
原本四平八穩的局面,怎么忽然就變成這樣了?
似乎.....一切都是從白河鎮開始。
再看,更多人的目光落在十萬大山當中。
一切亂七八糟的始作俑者,王家的那個神經病女婿。
一個被各方當槍使的神經病,一個似乎很樂于被人當槍使的神經病。
有更多的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傳出來。
松江和臨南那兩位,都在不同場合,表達過對那個神經病的“欣賞。”
脈絡似乎就此清晰起來。
一個檔案局局長的閑職,就能攪動風云。
如果不把自己“作死”,將來走到更高的位置會怎么樣?
無法想象。
因緣際會,機緣巧合,什么都好,結果就是這樣。
人們逐漸明白王家的意圖。
這個神經病,只要能步步高升,足以補足王家的短板。
王鵬飛太“厚道”,太四平八穩。
不足以撐起王家的門面。
但如果這貨擋在前面,那王家的局面就完全不同。
心狠手辣不計后果,這當然不是什么好的評價。
但這樣的評價,足以讓人退避三舍。
花家,童家,甚至陸海的女兒,都和這貨攪合在一起。
甚至有傳聞岳克簡也在通過自己的女人和他合作。
“有足夠的利用價值.....”
這就是最好的解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