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鍋里的丸子發出“滋滋”的聲音,香味從鍋里竄了出來,用濾勺撈了幾遍,外焦里嫩,放在簸箕里晾著。
蘇陽一嘴塞了兩三個,用塑料袋盛了一些去后院給老爺子送了過去。
現在老爺子有了牙,什么東西都想嘗嘗。蘇陽出門往老院走,在院里閑聊了半天,到了傍黑的時候才回去。
“陽子,出去聚會了。”
順子跟大壯提著一瓶酒來到蘇陽家門口,喊著一起去參加聚會。
他們都是姓蘇,大壯跟自己是平輩。
蘇老漢腿腳不方便,加上今年輪到是蘇明生家里,他就索性不去了,讓蘇陽代勞了。
三個人帶著酒來到蘇明生家里,院里已經來了一些人,一個個笑瞇瞇的看著他們,時間久了,蘇陽也記不清叫什么了。
只是跟著點頭微笑,含糊帶過。
大家都非常熱情的跟蘇陽打招呼,問東問西,大都是關于這幾年在外地生活的情況。
只有大伯蘇明生就當看不見一樣,倒水讓煙都是跳過蘇陽。
“忒,誰他媽的稀罕!”蘇陽歪著頭,跟順子他們抽著煙。
至于蘇明生這老家伙,不管怎么樣,自己該要的錢是一分不能少,等過了初一初二的時候就是最后期限,到時候咱就派出所見。
親兄弟明算賬,到哪都逃不脫。
晚上八點,人到的也差不多了,老少爺們來了三四十人,按照輩分坐了三桌。
蘇陽跟順子大民屬于晚輩了,坐在最后面的桌子上,父輩坐一桌,爺輩坐一桌。
二老爺爺舉起酒杯開始講話,關于家族興旺,人丁興旺諸如此類的話,也是老生常談了。
最后看向蘇陽,話鋒一轉,說道:
“今年咱們蘇家的小子蘇陽,雖然沒成家,但是破例參加咱們的聚會,大家也都聽說了,陽子這孩子在外面給咱們長臉了,現在不光干大生意,還當了官,咱們蘇家又出了個人才啊!”
這事最近大家也是嘖嘖樂道,蘇家從建國后,就沒人這么出息過。
尤其是在這村里,一共有王、劉、蘇三家姓,這幾年劉家有一個人下海經商,賺了不少錢,在大城市買了車房,去年出錢給村里修了一條路。
還有王家也有人在外面混的不錯,聽說今年初二還請了戲班子,要在村里唱三天,請大家聽戲。
所以在三大姓中,劉家就隱隱略勝一籌,王家也不甘示弱。
就是蘇家逐漸落于下風,沒辦法,晚輩后生沒出息,家族沒落也是大勢所趨。
在村里,蘇氏的發言權越來越低,剛好蘇陽的出現,才讓蘇家看到了希望。
二老爺爺身為大家長,也是格外興奮,又提議道:“蘇老二當年遷戶口的時候,當時大家都說要把他們從族譜上除名,這個事呢,是俺們做長輩的不地道了。”
蘇陽臉色微微抽搐,從過去的回憶中得知,當年他們一家人遷戶口時,老少爺們深以為恥,這是違背祖宗的事情,說什么也要把他們從族譜除名。
尤其是自家的兩個親兄弟,到最后連遞句話的都沒有。
這些事,都是扎在蘇老漢心里的一根刺。
也不知為何,上了年紀的人對這些格外看重。
“現在我提議,恢復陽子一家人的族譜,并且呢,蘇陽列在同輩首頁,大家覺得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