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成也不好擅自做主,剛準備去陳大明那里給蘇陽打個電話,一陣摩托車的轟鳴就傳了過來。
“陽子來了啊,這是剛送來的新料子,你看看聯系人是誰,我登記一下。”
蘇陽挺好摩托車,跟車師傅見面自來熟,確實是蘇陽接過的單子,是五百件的玉制品。
隨即蘇陽跳上車,拍了拍車門,“師傅往前走,有個北大窯,停那里就行。”
貨車小心的開著坑洼的土路,車廂一顛一顛的。
“老板,你們這的路不好走嘛,東西要是摔壞了,我可賠不起嘛。”
蘇陽也有些不好意思,這些路確實太渣了,有錢了必須得修一條像樣的水泥路,要想富,先修路。
車子后面,原本剛下工的幾個人,也跟著來到了北大窯,準備幫忙卸貨。
玉制品不比原石料,比較脆弱,都要輕拿輕放,一旦摔壞了,基本沒有修復的可能,這個損失還是要自己承擔的。
“大家都小心點,里面都是玉雕品,一個人拿一件,小心點腳底下別絆倒了。”
蘇陽招呼著大家,有序的搬運東西。
好在玉雕帶有包裝,木盒內還包裹著綢緞,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同時也能防摔。
劉小成則在里面一一打開木盒,對玉雕進行登記造冊,有些叫不出名字,就直接用筆對照著畫圖,反正大差不差,對上號就行。
忙活完之后,蘇陽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司機師傅也就連夜趕了回去。
當初選上的那五六個人,看著滿地的玉雕品,用自己僅有的玉雕理論,開始得意的評頭論足了。
“你看那個如來佛,那是不是用的圓雕,從臉盤子來看,應該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面。”
“不是,我覺得是唐朝的,唐朝的臉盤子賊大,大耳垂子跟豬氣泡一樣。”
“陽子,你來看看,那是仿哪朝的如來佛?”
蘇陽來到他們跟前,跟著瞅了一眼,在沒開啟系統前,也是瞅不出什么門道。
“那個....鑒定需要嚴謹,天太黑看不清,等明天再說。”
蘇陽忽然想起個什么事來,對大家說道:
“對了,明天瑪瑙組的大家伙,都早點來北大窯,我從文化局給大家請了一位瑪瑙鑒定專家,準備在這指導大家幾天,大家可要好好的學。”
大家聽到有專家來,也是喜歡的不得了。
“專家來咱們這指導,那肯定得早點來,平時想學還學不到呢。”二虎憨憨的笑著,跟撿著大便宜似的。
整理完料子,大家也就各自回去了,劉小成留下來給蘇陽匯報了下原石鑒定的進度,三千公斤的原石料已經進行到一半了,再用三四天的時間,基本就可以完成了。
而剩下的兩組人,業務還不熟練,眼瞅著新料子又到貨了,劉小成心里急得不行。
“小成哥,別急嘛,明天讓大家上上手,看的多了自然也就會了。”
“行吧,我就怕耽誤工期。”劉小成收起本子,“那你睡吧,我這就回去了。”
劉小成走后,哈孜克也去了葉爾羌,北大窯這邊晚上也得有個人看著,蘇陽這幾天準備就在這睡了。
夜幕降臨,倒春寒還是挺冷的。
蘇陽將爐子加滿了柴火,冬天從東山口拉來的松木,也燒的差不多了,只能裹著大衣從外面找一些樹疙瘩來燒。
蘇陽拉開門,背上了窯洞里的小口徑步槍,拿著手電筒徐步來到了北大窯附近。
原來燒窯挖土的深坑就在不遠處,是一個較大的緩坡,底下百十米見方,跟個盆地似的,里面長著很多的灌木叢,梭梭樹最多,沙拐棗也有不少,還有一些錦雞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