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陽將哈孜克拽到了鏡子面前,雙手在頭上搓了搓,將頭發給抓了起來,用梳子梳成了一個三七分。
摩絲對著頭發一陣亂噴,定上型,在陽光下油光锃亮,跟狗舔的一樣。
起碼也像個人樣了。
哈孜克對著鏡子照看了幾眼,滿意的撇了撇嘴,笑了出來。
自打出生以后就沒這么立整過。
二人一臉自信的走出院門,朝著廣場上走去,沿路碰到那些街坊鄰居,也是忍不住對哈孜克豎起了大拇指。
差點都沒認出來。
二人來到廣場上,已經聚集了一些人,哈孜克指著那臺大機器,喊道:“陽哥,晚上可能還要放電影嘞!”
“放個屁的電影,那他媽是攝像機,照相用的。”
大家伙見過照相機,個頭不大,但是這么大的照相機還是頭一次見,這才給認錯了。
來人是一個姑娘和一個巴郎子。
張軍此時正在跟女記者介紹村里的情況,現在講到了喬木村的發展歷史。
講到起勁時,還對著攝像機整理整理衣領。
不過從姑娘表情上來看,人家似乎對這也沒多大興趣,就連那攝影機都沒開,開了純屬是浪費膠卷。
“我陽哥來了!”
人群中哈孜克喊了一聲,大家紛紛回頭,主動讓出一條道。
女記者來到攝影師旁邊,悄默說了一聲:“開機吧。”
這時,膠卷才開始轉了起來。
“李記者,我來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我們村的勞模蘇陽,你看看這長的也是一表人才,這大馬路都是陽子出錢修的,為我們喬木村可做了不少實事啊,等會可要好好的采采。”
李記者微笑點點頭,看向蘇陽上下打量了兩眼。
沒想到居然是這么年輕的一個人。
實在想不到那個承包河床,開鑒定所,給村里修路的勞模,長的還跟個秀才似的,看不出絲毫的土豪之氣啊。
要是自己再年輕兩年,高低也得試一試。
“蘇陽同志你好,我是這次專訪的記者李娜,這是我的同事王洋。”
李記者伸出手,跟蘇陽握了握,隨后就開始拍了起來。
“蘇陽同志,我們通過村長的介紹,知道了你的事跡,為村里人創造了不少就業崗位,提高了村里的人均收入,那么可以聊聊你做這些事情的初衷嘛?”
攝像機轉頭,對著蘇陽切了一個特寫。
身后的村民們跟著踮腳尖,咧著嘴,露著大白牙,爭相露個臉。
蘇陽毫不猶豫的答道:“初衷?掙錢唄...還能為啥。”
李記者神情一愣,似乎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
旁邊的張軍眼疾手快,用胳膊肘子碰了下蘇陽,提示了一下。
“哦哦...初衷啊,是為人民服務!”
蘇陽立馬改了口,笑嘻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