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還真不少嘞,小麥畝產才三四百公斤,棉花這么輕飄飄的東西能變兩百多公斤?”
“同志,那棉花到時候多少錢一公斤啊?”
王桂芹伸手比劃了兩個手勢:“咱們棉花的回收價格是680塊一百公斤,折算下來是十三塊六每公斤。”
大家聽著,隨即掰著手指頭算起來。
都是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心里都有一筆賬,畝產多少錢,大家心里都有一桿秤。
“同志,這么說的話,咱一畝地能賣一千七百塊錢?”
“是啊,這到底是真的假的?”
大家紛紛面露疑惑,顯然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在當時剛吃飽肚子的情況下,一畝地甜菜勉強夠上幾百塊的收入,一畝小麥是一塊三每斤,一畝地也才五百左右。
而棉花直接翻了幾倍出來,大家不心動是假的。
“當然是真的,到時候咱們鄉里會成立棉花合作社和收購站,大家拾了棉花就拉過去賣,錢現結。”
“而且最主要的是,棉花的生長周期比較短,從五月份種下,到九月份就能收棉,一直能收到十一月份。”
大家聽著心里高興,這不就跟地里長玉石一樣嘛。
以前河床沒承包之前,他們在河床上采玉,一個月平均下來也是五六百塊錢。
現如今棉花從九月到十一月,三個月時間就能收一千七百塊,這不等于地上長料子了嘛。
棉花的推廣剛好讓大家解決了溫度問題,并慢慢富裕起來,這也是南疆農民生活轉型的重要節點。
這會大家手里多多少少都有幾十畝地,就算是地里不肥,空閑了也有不少,倒是可以嘗試一下。
村里有人相信,也有人半信半疑,大家將目光投向了蘇陽。
不知何時,大家已經把蘇陽當成村里的主心骨了,碰到一些難以抉擇的事,都想聽聽他的意見。
誰讓他這大半年的時間,一路開掛,時刻伴隨著人生高光呢。
張軍來到蘇陽跟前,悄默聲的問道:“陽子,這事你咋看?聽起來倒是不錯,但是大家都種棉花,我咋感覺那么不靠譜呢,萬一產量上去了,價格低了怎么辦?”
張軍的擔心也是大家所擔心的問題。
但這事完全不同。
王桂芹朝蘇陽投來求助的眼神。
蘇陽便走到王桂芹身旁,跟大家說道:“大家放心吧,推廣棉花是國策,有公家給咱們兜底,只要大家種出來,肯定不會降價的,我們應該相信王桂芹同志。”
大家見蘇陽都這么說了,也沒什么好憂慮的了。
蘇陽看向王桂芹問道:“我家只有三畝閑地,你看能種多少?”
這種專業的問題,一旁的農業局同志就比較熟悉了,隨后便給大家介紹了一遍種植方法和打理方式。
大家囫圇吞棗的聽了一遍,似懂非懂。
但是不重要了,大家此時心里想的都是畝產一千七的事情,至于種出來怎么打理,那是以后的事,先種出來再說。
按照每畝八斤籽的算法,為了保證戈壁灘上的出苗率,都是按照每畝十斤的給。
不過種植戶需要登記入冊,國家培育種籽不容易,不種可以,但不能浪費。
喬木村作為第一個試點村,等嘗到了甜頭,周圍的村子肯定會紛紛效仿,第二年就不需要再推廣了,農民口袋里的鈔票,就是最好的宣傳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