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有蘇陽寫的介紹信,店里的阿旺腦袋瓜聰明,應該是能認得。
等到了上午的時候。
天空中就開始盤旋著鳥,很多麻雀、灰鴿、老鴰等待著俯沖落地,去啄地上的西瓜。
這些鳥聰明的很,天生會找熟瓜,地里的西瓜,經常有被啄成一個窟窿,加上天氣一熱,整個西瓜就壞透了。
為了防止這些鳥啄瓜,地里綁的都是稻草人,但是時間長了,也沒什么用,這些鳥壓根不怕。
只要地里沒人,就會成群的飛下來啄瓜。
沒辦法,村里只好組織人在地里巡邏,從彈弓子打鳥。
勉強起點作用。
蘇陽此時,開啟著掃描系統,開始對西瓜地進行勘測。
在系統面板中,蘇陽看到方圓一公里之內,大大小小的光點星羅棋布。
密度大約能達到十步一點。
但是浮于表面的倒是不多。
大多數的料子都是深埋在地下三米的位置。
其中不乏有一些大亮點,蘇陽判斷這些亮點的價值能上千,甚至上萬。
與之相比,那瑪麗艷河床就是弟弟了。
畢竟這里沒有經過大規模的采玉活動,保留的沖積扇平原相對完整。
再加上,這里一直都是大糧地,種植的都是棗樹、核桃樹、西瓜。
老百姓不舍的挖,公家也不讓挖。
所以大家只能在地表撿到一些料子,再深處的就不知道了。
看來要想進行開采,很難啊。
這不是承包就能搞定的事。
蘇陽蹲在地上扒拉了一下西瓜秧,挖了一把泥土,隨即“地理大師”出現了相關的信息解析。
【土壤結構:以砂壤土為主,含30%礫石層,表層疏松透水性強,深層板結嚴重。】
【鹽堿成分:ph值8.5-9.2,鹽分以碳酸鈉、硫酸鹽為主,呈現鹽漬化狀態,威脅根系滲透壓。】
【環境適應性:僅適種耐鹽旱作物(紅棗/西瓜),淺根系避深層礫石,晝夜溫差加快糖分積累。】
【土壤改良:節水灌溉壓鹽+秸稈深翻增有機質(年施3噸/畝);配種耐鹽綠肥(田菁/堿蓬),配套防風林削減蒸發積鹽。】
蘇良看著這里的土壤成分分析,思索了一會。
這里的土壤鹽酸化比較嚴重,不僅影響根部的生長,還影響植物根部的營養吸收。
長期下去,最大的影響就是農作物減產嚴重。
甚至還會出現植物死亡。
這種情況,當地的農業局肯定是知道的。
但是做起來太難了,再加上現在又開始普及棉花的種植,農業局那幾個人壓根不夠用,要不然也不會跟文化局借調了。
但是要想改善也不難,根據系統的判斷,首先就需要大面積的水灌溉稀釋鹽分下滲,保證土壤上層的鹽堿平衡。
但是這里的地下水也不豐裕,上氮肥嘛,又不切實際,如今這個年代化肥生產十分有限,再說了,每畝幾百斤的氮肥,不是普通家庭能負擔起的。
最實用的辦法就是用秸稈打碎,深翻于地下,增加有機物質。
蘇陽思來想去,似乎想到了一個辦法,不但能合理合法開采墨玉,還能幫助農民提高產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