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吧小成哥,凡是南疆以外的料子,要是來鍍金的,就抽樣檢查吧,但是抽樣要有標準,沒有百分百的抽樣正確率,整批料子都算不合格。”
劉小成點點頭:“沒錯,寧愿錯殺,也不可放過一個。”
蘇陽現在看了一眼賬目上的利潤,上個月共鑒定了五千公斤的料子,不算人工,一共是五千多。
現在蘇陽倒是沒想到先賺錢的事,還是先將北大窯的鑒定招牌打出去,成了規模之后再談賺錢的事。
“小成哥,等明天我再去城里報社,順便去一趟農業局,給咱們北大窯打個廣告,你這邊也要做好再招人的打算。”
“沒問題,我正準備在村里招些人一起培訓呢。”劉小成抽著煙,又道:“對了陽子,你明天要是去城里的話,帶著熱巴去吧,順便去醫院檢查檢查。”
“啊?”
“我去?”
蘇陽忽然瞪直了眼睛,看了一眼熱巴嫂子的方向,感覺還怪不好意思的。
“怕啥嘛,都是一家人,你去跟我去有什么區別。”
蘇陽點點頭:“那行吧,那你等會跟嫂子說一聲吧。”
“哎!”
劉小成拍了拍蘇陽的肩膀,忽然又想起一件事。
“對了陽子,現在咱們又新來了一批準葛爾的料子,現在積壓好幾天了,咱們村的人沒有經驗,現在靠幾個大學生給咱們總結書本上的知識,但是也不全乎,這個你說怎么辦?”
果然,這是蘇陽最擔心的。
料子多倒不是問題,有人就能慢慢做好。
怕就怕來的了新的料種,大家沒見過,不懂的區分,更別說鑒定了,要是鑒定錯了,那就砸自己的招牌了。
隨后兩個人去了北大窯的倉庫,方倩他們幾個大學生吃過飯之后,也在倉庫里梳理準葛爾的料子,整理成方便好記的口訣,好傳授給其他人。
方倩已經記了密密麻麻的好幾頁,其他幾個人也是,利用課本上有限的知識,搭配實物玉料,慢慢的對照學習。
“陽哥,這些準葛爾的料子你見過沒?”方倩扯著自己的麻花辮,走上來問道。
“沒見過。”
蘇陽實話實說,看了一眼窯室里的十幾筐料子,大概有一千公斤左右。
“你們整理的怎么樣了?”劉小成接過方倩的筆記本,仔細的看了看,寫的很詳細,但更像是論文。
長篇大論的去鑒定,壓根沒有效率,就好比拿著理解找答案,不切實際啊。
“陽哥,小成哥,我們已經梳理了大概的準葛爾的玉石分類,主要是以金絲玉為主。但同時有寶石類、彩玉類、包漿玉類、碧玉類、蛋白類、瑪瑙類、硅化木類七大類型,共計56個品種。”
蘇陽聽著都有些頭大了,這么多的分類,光認全就需要很長的時間。
另外每種料子還有地表料、底層料、沙場料之分。
除了金絲玉之外呢,還有準噶爾彩玉、瑪湖凍、福海凍、煙青凍、蛋黃凍、瑪湖彩、烽煙玉等等。
蘇良隨手拿起一塊金絲玉,看外形倒是能一眼能認出來玉種。
畢竟在和田地區,壓根就沒有這種金黃的玉石。
俗話說大類易分,小類難鑒。
蘇陽想了想,只能還用老辦法了,從文化局打聽打聽,看有沒有準葛爾玉石的專家,或者從玉石協會那邊想想辦法。
提起準葛爾玉石,蘇陽倒是想起了一個人。
原來在瑪麗艷鬼市認識的老鄭,去年去了準葛爾收料子去了,如今也不知道怎么樣了。
如果他在的話,肯定就是最好的專家了。
本來自己也想和老鄭一樣,四處游走,收集天下好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