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著蘇陽過來,馬學五伸手打個招呼,腕上的和田玉籽料串子嘩啦作響。
“師傅來得早啊!”蘇陽抹了把汗濕的后脖頸。
六月的日頭毒得很,就這么會兒功夫,襯衫已經黏在了脊梁上。他簡單寒暄幾句,又匆匆往村口趕。這回沒專門通知,不過有了上次的基礎,這消息就像戈壁灘上的風,早刮遍了整個地區。
果然,才十點光景,村口又堵成了馬蜂窩。
驢車、拖拉機、還有幾輛扎眼的桑塔納,把黃土路擠得水泄不通。
喀什來的大巴車在三百米外就停了,穿艾德萊斯綢的婦女們抱著包袱深一腳淺一腳往這邊趕。
有個販子更絕,直接騎著摩托馱了兩筐葡萄,車把上還掛著當干糧的馕。
有不少人,都是看了報紙慕名而來的,無論多遠,一個電話就通知到了。
雖然還不知道這次拍賣會有什么料子,但憑借上上次壓箱底的料子,大家都不想錯過。
一會兒的功夫,廣場上就已經坐滿了。
就是鎮上的林書記來了,蘇陽也只能勉強安排了一個靠邊的位置。
“林書記,這回委屈你了,你說你來也不提前說一聲,我好給你安排靠前的位置嘛!”
張軍跟蘇陽來到林書記面前解釋了一番。
林書記擺擺手。
“不礙事,我這次來可不是參加拍賣會的,我是來你們村考察的。”
說著就起身,準備去村里四處轉轉,主要還是村口的繁盛景象,這是他們洛甫鄉百年一遇的場景。
“看來這拍賣會場的新建,也迫在眉睫了。”
“是啊林書記,村里的規劃都已經弄好了,村里大家伙也都統一了意見,等回頭我拿給您看看。”
林書記看向張軍:“可以嘛,要是沒問題的話,我就提交上去,過不了多久就能批款了。”
中午十一點。
整個村子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影,連樹上都蹲滿了孩子,尤其是村口的巴扎上,人多了,攤位也就多了,發生爭吵的也多了。
有的還因為搶攤位打了起來。有的為了多占地方,把自家的狗牽出來拴在路中央,對付那些認死理,不講理的人。王強他們還真起到作用了。
幾個人往那一站,手里的棍子一掏出來,大家伙就閉嘴了,該收攤的就收攤了。
沒過多久,張軍便拿著喇叭提醒大家要開始了。
蘇陽讓哈孜克帶著王強他們從家里搬來了一箱子石料。木箱外面用釘子釘著,幾個人合力抬到了臺。大家的眼光也紛紛落在上面,嘀嘀咕咕議論著。
蘇陽往臺下掃了一眼,來的人比上次要多多了,瑪麗艷新村的老郭他們,還有昌華路的王春生,以馬學武和陳秉橫為主的一眾大師,還有玉器廠的一些老師傅,還有卡布提帶來的玉石協會的人,林書記也從鄉里帶來了七八個人。
剩下的,幾乎都是生面孔了,有組團來的河南玉商,操著川普的四川匠人,還有幾個梳大背頭的,一看就是廣東來的港商。
“鐺!”
張軍敲響了掛在老槐樹上的鐵犁片,嘈雜聲像被刀切了似的驟然一靜。幾百雙眼睛齊刷刷盯向那個神秘的木箱。
張軍按照慣例在臺上發言,這次明顯穩定多了,說話也不結巴了,面對上千號人,也算是見過大場面了。
“咱農民搞拍賣,講究個實在。不整那些虛頭巴腦的彎彎繞,一錘子買賣,童叟無欺.....”
“咱們莊稼人辦事,就跟種地一個理兒,種子撒下去,該澆水澆水,該施肥施肥,到了季節自然有好收成。今天這拍賣會也是一樣,好料子遇上識貨的,那就是天作之合!”
他忽然彎腰從木箱旁撿起個土塊,在手里掂了掂:“看見沒?就跟這土坷垃似的,在不懂行的人眼里就是塊泥巴,可在咱莊戶人手里...”
說著用力一掰,土塊裂開處露出幾星晶瑩的碎玉,“保不齊就藏著寶貝!”
簡短的開場后,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也不耽誤大家時間,直接開始競拍,這次是蘇陽直接介紹玉料,這些東西自己是最了解的。
“歡迎大家來捧場喬木村拍賣會,咱們喬木村祖祖輩輩守著昆侖山,今天能把這些寶貝疙瘩請下山來見世面,全靠各位貴人捧場。”
“今天我們第一件拍品,就是發源于昆侖山深處的禮品玉料,昆侖冰玉!”
話音剛落,臺下一片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