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戴著褪色遮陽帽的女隊員急切地說:“您在玉石方面的造詣,對我們研究西域古國的工藝太重要了!”
蘇陽則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這話說的就太夸張了。
“陳老先生,您還是直接說事吧,我自己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嘛。”
陳元榮扶了扶眼鏡,有些不好意思,說道:“巴郎子,我們考古隊在尼雅遺址摸爬滾幾十年了,經過了三次發掘,可那些出土的玉器有很多還是未解,所以我們想,能不能請你做我們尼雅遺址的發掘顧問?”
發掘顧問?
蘇陽連忙擺手:“陳老,我這人沒什么文化,初中都沒畢業,當顧問這事就算了吧,到時候別誤導你們,那我可就成歷史的罪人了。”
“胡說!”旁邊的女隊員突然插話,她手里攥著本翻爛的筆記本,“馬老爺子的關門弟子,去年在和田新年會上,兩件玉雕送到大會堂,還有...”
女娃娃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老教授瞪了回去。
陳元榮從褪色的中山裝口袋里掏出包紅雪蓮,語氣反而更加堅定。
“小蘇同志,我們是誠意邀請你加入的,精絕古國是咱們和田的文化明珠,迄今為止,還有很多未曾發掘的地方,尤其是玉石工藝的研究。”
旁邊的女娃在陳元榮的示意下,從公文包里掏出個油紙包,層層揭開后,露出塊泛青的玉片:“你看這陰刻線的轉折,是不是跟你們抱石軒的'游絲描'很像?”
陽光照在玉片上,那些細如發絲的紋路突然活了過來似的。
蘇陽腦海中的“雕刻大師”忽然閃過,將工藝和材質出映現在腦海中。
【工藝:玉雕/游絲線描】
技法特征:采用“三轉刀法”,以腕力帶刀,起承轉合間暗合八卦方位。陰刻線細若游絲卻不斷不滯,轉折處似斷實連,正是失傳已久的“一筆絕蓮”絕技。
【材質:阿拉瑪斯玉】
玉質分析:產自昆侖山北麓阿拉瑪斯礦脈的頂級和田青玉。玉質細膩如脂,透光可見云絮狀結構,硬度達摩氏6.5度。表面因千年風沙侵蝕形成特有的“橘皮紋”,但刻痕內壁仍保持玻璃光澤。
【出處:尼雅遺址五號坑】
考古背景:1993年出土于精絕貴族墓葬區。同坑發現的漢簡記載,此玉系東漢永平年間精絕王贈予西域都護府“天工玉”。玉片上“五蝠捧壽”紋飾與中原同期工藝存在明顯差異,尤其蝙蝠翅膀的螺旋紋,暗合古印度婆羅門教“卍”字符的變體。
蘇陽心頭一震。
看來這玩意如果真的沒有系統的加持,真的看不透啊。
就是馬學五來了,也得認慫,這分明不是馬家學派的“游絲描”,只是說有點像而已。
古人的玉雕工藝放到現在,哪怕經過了上千年的進化,但依然是頂級工藝。
現代人的玉雕手法也不過是在古人的基礎上進行完善而已。
要說創新,幾乎是沒有的。
“小蘇啊,”老教授把煙頭碾滅在鞋底,語重心長地說,“這些東西不僅是考古發現,更是找回咱們中國玉文化的根啊!”
他指著遠處昆侖山的雪頂,“你雖然年紀小,但是我們知道,你玉石雕刻技藝精湛,我們出土的玉器雕刻中,有很多未解的東西啊,希望你能加入我們,如果能破解這些秘密,這將會是我國的考古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對整個絲綢之路的西域諸國的研究都很有幫助!”
老學儒說話就是能上升價值,動不動就是民族大義,要是不答應的話,真有點過意不去了。
不過,蘇陽哪有時間去尼雅遺址,考古這東西,動不動就要幾年十幾年的時間。到現在為止,兵馬俑才挖出多少,一群人拿著小鏟子在那里表演,把考古當成了永久編制。
正當蘇陽準備拒絕時。
一道胖乎乎的身影跑了過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