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幾十年的手上功夫,是做不來這些的。
蘇陽忙活了一個中午,這才將這件玉牌給完美修復出來,如果換做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最快也需要三五天。
出了門,蘇陽身上落滿了白色粉塵。
村口傳來“叮咣”的聲音,聲音渾厚有力,應該是村口的拍賣會動工了。
蘇陽來到廣場上,白石灰旁圍著一群孩子在“釣雞蛋”,工地上已經夯好了地,大家正在打地基,腳手架上的工人們正喊著號子傳遞紅磚,手推車轱轆在碎石路上咯吱作響。
張軍抽著煙,手持大瓷碗喝著茶。
“張叔,這邊蓋的挺快嘛。”蘇陽走過去跟張軍打了聲招呼。
“巴郎子,要不了一個月就蓋好了,要是趕一趕,說不定還能趕上你下次拍賣會呢!”
蘇陽笑了笑,“張叔,你可真把我當天老爺了,我就去了一趟昆侖山,哪有那么多的好料子,我現在是真沒了!就剩下一些毛料子,最多能在巴扎上擺擺攤嘛。”
“哎喲喂!”
張軍急得直跺腳,搪瓷缸子咣當掉在地上,“咱們可是跟鄉里立了軍令狀的!你要是沒有好料子鎮場子,那誰來咱們這....”
他壓低聲音,指了指工地圍墻外,“看見沒?電視臺的記者三天兩頭來轉悠,連報紙上都登了!”
說著從褲兜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報紙,頭版赫然印著《南疆首個民間文物鑒定所即將落成》的標題。
“怕啥嘛,我雖然沒有了,但是別人總會是有的嘛!”
蘇陽接過大瓷碗坐在凳子上,給自己又倒上了一碗茶水。
“放心吧,有前兩次的經驗后,到時候總會有人愿意到這里拍賣的,咱們村就等著分紅就好了。”
張軍還是一臉的擔憂,生怕到時候冷場,到時候丟人就丟大了。
“陽子,長途電話,打咱們村里來了,過來接一趟。”
陳菊露頭從門口往這里喊了一句。
蘇陽有些莫名其妙,小跑過去。
沒過幾分鐘,他又小跑著回來,臉上掛著掩不住的笑意。
“張叔,好事兒!”
蘇陽笑著的看向一臉愁容的張軍:“剛才是喀什文物商店的人,說有個香江收藏家帶著批古代玉器,問咱們這能不能拍,要來咱們這里做!”
張軍一聽,頓時咧嘴笑了出來。
“你看嘛,我就說不用急嘛,等回頭人家來了咱們這,再給人家敲定日期,咱們趕趕工,會場建好了直接開拍!”
張軍松了口氣,剛掏出一根煙叼上,一想不對頭啊。
“陽子,你說什么古代玉器,這個...咱們咋做?帶的是啥玉器?有證明文件沒?”
“說是正經文物商店備案過的。”
蘇陽從兜里掏出個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記著電話內容,“有和田青玉琮、黃玉龍形佩,最稀罕的是帶銘文的玉璧,據說是早年斯坦因探險隊流出去的,合法的。”
“但是嘛,咱這不是拍料子嘛,咋成拍古玉的了嘛?”
“害!都一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