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他的視線落在那堆玉玦的“殘骸”上,眉頭幾微蹙了一下,但隨即舒展開。
“師傅,各位師兄。”
蘇陽抬起頭,聲音清朗,帶著一種堅定。
“修復之道,首重‘識玉’與‘順性’。這蓮花碗形制規整,斷口清晰,拼的是耐心與眼力。至于這玉玦.....”
他頓了頓,指尖輕輕拂過那堆細小的碎片。
“碎得徹底,拼的是對玉性紋理的‘通感’,以及一點‘補天’的巧思。”
他沒有立刻動手,而是先取過旁邊早已備好的一盆清水和幾塊干凈的白棉布,仔細地凈了手。
動作從容不迫,帶著某種儀式感。就像是一個學藝百年的老匠人。
這沉靜專注的姿態,讓原本嘈雜質疑的現場徹底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那雙手上。
系統掃過面面前的器物,很快在腦海中拼接出完整的圖形方案。
一塊塊碎片形成虛擬的編號,在蘇陽面前呈現出來。
蘇陽拿起一片較大的碗底碎片,指腹細細摩挲斷口邊緣。
系統掃描早已給出方案:
和田白玉,玉質軟糯細膩,油性足。
他果斷放棄了常用的魚鰾膠。
轉而從眾多的材料中翻找出一個青玉小盒,里面盛著一種近乎無色、散發著淡淡松柏香的半透明膠體。
這是用千年古松樹脂混合蜂蠟秘制的“溫玉髓膠”,其粘性柔和,固化后質地與軟玉極為接近,且韌性極佳。
蓮花玉碗的形制完整,只是殘碎了幾片,并不難修復,蘇陽按照昨天用到的方法,很快將其復原,并用麻繩捆綁好放在一旁靜置。
對于這個,大家倒是微微吃驚拼接的速度,這種嫻熟的手法證明蘇陽的確會這門手藝。
至于后面的那只玉玨,那簡直是不忍直視,無數個碎片跟茶葉渣一樣。
小的比小拇指都小,大的也不過指甲蓋大。
“這老爺子還真是看得起我!”蘇陽心中暗罵了一聲。
臺下的老匠人更是緊蹙眉頭,就算是神仙來了也復原不了吧。
蘇陽長呼了一口氣,按照系統的指示,采用“金縷綴玉術”的古法進行修補。
隨即,他眼中精光一閃。
不再一片片去拼,而是用一個鑷子,如同穿花蝴蝶般,極其精準地從碎片堆中夾起一片,又一片。
每夾起一片,都放在浸了清水的黑色絲絨布上。
漸漸地,一個由無數碎片構成的、殘缺但已初具輪廓的玉玦圖形,在絲絨布上顯現出來!
這匪夷所思的“盲拼”手法,看得眾人目瞪口呆,連馬學五都忍不住站了起來。
這種技法最大的難題在于,碎片太小太薄,好幾個地方都缺口了,
只能用樹脂填補。
再用一根細得肉眼幾乎看不見的金絲,在兩片拼接的碎片邊緣,鉆出比針尖還細的孔洞。
金絲穿入孔洞,如同縫合手術。
這種法子出自晚明時期的民間古籍《遵生八箋》。
“...玉碎齏粉,神工難續。然有古法,名曰金縷綴玉。取玄金抽絲,細若游蠓,以藥水淬之,柔韌異常。”
“先以通感溯源,辨其位、識其紋;復以神針引竅,于斷處鉆微孔,孔須隱于肌理,合于脈向。”
“引玄金絲貫之,如天孫織.....點于金絲脈絡之間,膠隨金走,不溢不涸...”
在經過一個小時的修復和填充打磨后,兩件玉器被放在桌子上,蘇陽拍了拍手。
示意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