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具體怎么拉線接電、培訓工人操作的細則,他懶得操心,直接大手一揮,交給大胡子去跟這位“港商范兒”的胡盛掰扯了。
臨走時,蘇陽忽然想起什么,撩開門簾,轉頭看向胡盛:“阿達西,有個事麻煩打聽一下嘛,你知道咱們國內現在最好的棉花加工設備是哪里的嘛?”
胡盛想了想,做高精尖設備的生意人,多少也有耳聞:要說最好的嘛.......“
他豎起兩根手指
“一個是瑞士的立達梳棉機,上海國棉一廠去年剛引進兩臺,聽說是用外匯券買的,光關稅就交了十幾萬!還有嘛,德國特呂茨勒的清花機,青島國棉三廠用的就是,紡出來的40支紗跟蠶絲似的。“
他突然壓低聲音:“不過這些設備都要部里批條子,去年新疆棉麻公司想買都沒批下來。”
“蘇老板,您問這個是做什么,雖然我們公司沒有這種設備,但是我可以幫忙打聽。”
蘇陽笑笑:“不用了,我就是了解下嘛。”
說完,蘇陽便出了房間,跟卡布提一起回了店里。
“巴郎子,你打聽棉花機器,該不會想學阿圖什那些二道販子倒賣棉包吧?現在咱們xj的軋花廠可都是兵團的人在管。“
兵團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公家人”。
這年頭,兵團駐扎的地區,生活條件、經濟條件、政策支持,那好的不是一點半點。
現在雖說全國都在改革開放、招商引資,但是這股春風從沿海地區往內陸吹,吹到xj這種地方就是毛毛細雨了。
現在棉花雖說是正在放款政策,回歸自由市場,但這還需要一些時間。
什么時候兵團的人放開了,什么時候就真自由了。
蘇陽無奈的搖搖頭。
“達,目前咱們這體量,可買不起那些嘛,少說一套也要上百萬嘛。這種機器設備,在內地也只有國內的幾家國營棉紡織廠才有資本引入了。“
現在蘇陽的想法就是在內地建立兩個棉花中轉站,最后對接的是南方棉紡織廠。
等下一年的時候,老百姓嘗到了種棉花的甜頭,那種植規模就會再度擴大,到時候市場也會慢慢放開了。
到時候蘇陽就像是一頭吃飽的獅子,直接進入內地搶占大市場,到時候采購一些國外的高精尖設備,就能自己生產高端布料。
不出三年,整個和田地區的棉花,蘇陽有把握全部壟斷。
回到抱石軒時,后院傳來“倒車請注意“的電子聲。王木生正招呼著兩個人,從一輛漆皮剝落的“昌河“面包車上往下搬玉料。
“木生師兄,這么熱的天你還親自跑?“
蘇陽從井里提出鎮著的汽水,瓶身上凝著水珠。
他瞄了眼車斗里用舊棉被裹著的玉器,都是一些精品料子,這批估計有上百件,夠他們賣一陣子了。
王木生笑盈盈的坐了下來,坐在陰涼下,咬開汽水“咕嘟”喝了半瓶。
“蘇陽師弟,”王木生打了個飽嗝,“師傅他老人家特意讓我親自跑這一趟,給你捎個話。”
“什么事啊師兄?”
王木生擦了把汗,說道:“師傅定在后天起身了,要去雪區住一陣子。他特意交代,讓你往后得空就去抱石軒住住、看看,鋪子里經營的門道,多留心些。”
蘇陽一愣:“雪區?師傅那么大年紀,高原上喘口氣都費勁,哪待得舒服?”
他想起上次去昆侖山,缺氧的時候胸口像壓著石磨盤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