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面對天災時,總是處于弱勢的一方。
天災不可違,但可抗。
這一點,華國在面對各類大型天災時,所展現出來的爆發力跟凝聚力上就可以看的出來。
盡管有損失,也有傷亡,但那也已經是在人力可為的情況下,做到了最好。
救援救災這一塊,華國的實力絕對是站在全世界第一梯隊的。
你可以說自己的國家這里不好,那里不好。
但這個觀點,不接受任何一點反駁。
“快快快~”
“都加快速度。”
白飛肩膀上扛著沙袋,飛奔上堤壩的同時,還在催促著其他人。
抗洪的核心邏輯其實就是跟時間在賽跑。
因為抗洪的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時間閾值,快1小時可能少淹10個村,慢1分鐘可能多垮100米堤。
這不是胡亂說的,而是經過嚴謹的科學論算得來了的。
其還有一個關鍵公式:減災效能=(預警速度x響應效率)÷(洪水漲幅+系統延遲)
所以,唯有全力壓縮時間分母,才能贏得這場生死競賽。
白飛在如螞蟻搬家一般不停的扛著沙袋的同時,還看到了幾個當時在軍部臨時教導隊的學員。
白飛甚至于還看到了張晏禮。
軍部的臨時教導隊解散后,田文豪他們幾個,包括張晏禮,全都被分配到了軍部下屬的不同單位去組建無人機部隊。
不過他們不像白飛,下去就是連長。
盡管田文豪幾個只是在他們各自的單位擔任個排長之職,但在連隊里的地位并不比他們各自的連長低。
畢竟他們幾個只是資歷不夠,這個需要時間慢慢熬出來。
但專業水平上,他們各自的連長都得要叫他們一聲師傅。
六庫段從上游小沙壩村至下游瓦姑河入口全長十公里左右。
雖然這十公里的距離不是每個地方都要修筑臨時堤壩,但工作量依舊非常的大。
無數人從半夜干到了天明,從天明又干到天黑,一點一點的用沙袋加高堤壩,很麻煩,但這卻是唯一的辦法。
所有人都很累,但都在咬牙堅持著。
因為雨沒有停。
雨不停,他們就不能歇息。
一旦潞江的水位超過了他們臨時構筑的堤壩,那就表示他們前面的努力全都白費了。
幸運的是,白飛他們日以繼夜構筑的防洪戰線,并沒有出現一個缺口。
同時也快過了江水暴漲的速度。
另外還有就是在外駐訓的大部隊終于在第二天的下午趕回了各自的家。
他們迅速加入到了各個抗洪救災第一線。
尤其是潞江跟蘭滄江這兩個地方,也得到了一定的增援。
隨著又一個黑夜的過去,雨勢開始逐漸減弱。
直至白飛他們來到盧水后的第三天下午,雨徹底停了。
雨停了,能稍微喘一口氣了。
但抗洪戰斗依舊未結束。
誰知道下一場雨什么時候會來?
潞江的水位線沒有降下去之前。
六庫段這邊的堤壩依舊還得要繼續加固、加高。
白飛喘著粗氣,吃力的舉起肩膀上的沙袋遞向堤壩上的張軼。
“上面情況怎么樣了?”
白飛手上的沙袋被張軼接過去后,旋即用嘶啞的聲音問道。
張軼沒有說話,只是搖了搖頭。
好幾天連軸轉了,這期間也就稍微小息了幾次。
每個人除了精神上的疲憊外,肉體上也難受的很。
尤其是嗓子,跟特么火燒一樣。
所以張軼連一個字也沒跟白飛說,并不是他還在跟白飛慪氣,真的是難受到不想說話了。
白飛見此,也沒再說什么,轉身就準備回去繼續扛沙袋。
然而,白飛才走了沒幾步,就聽到堤壩上張軼那撕心裂肺的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