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戛然而止,唯有窗外雨聲愈發急驟。
吳天巖看著皇帝的模樣,心中暗自嘆息,卻也明白陛下的憂慮并非毫無道理。
詔令頒布那日,長安城炸開了鍋。
平康坊的酒肆里,世家子弟還是有些不情愿。
但現在的他們,對于朝廷的命令,那都是無有不尊。
當他們得知入選者可直接獲封從八品武職,且能出入宮禁、面見天顏時,一下子漸漸變了味道。
河東裴氏家主連夜召集族中子弟訓話,滎陽鄭氏翻出塵封多年的兵書,甚至有寒門書生棄筆從戎,只為搏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街頭巷尾,人們都在議論著這件大事,有人期待著新的機遇,有人擔憂著未來的變數。
演武場上,烈日將黃土曬得發燙。
世家公子們褪去錦袍,身著粗布短打練習騎射,汗水浸透的后背洇出鹽漬。
寒門子弟們緊握長槍,眼神中燃燒著對改變命運的渴望。
當他看到裴家嫡子因訓練不力被罰跪烈日下,卻咬牙堅持不肯求饒時,嘴角終于露出一絲欣慰的笑意。
他知道,以后的世家,也只能當朝廷的忠犬了。
深夜的兩儀殿,燭火將李治的身影拉得很長。
他鋪開明黃綾絹,狼毫飽蘸朱砂,一筆一劃寫下:“大唐興則世家興,大唐亡則世家亡。”
墨跡未干,窗外驚雷炸響,照亮墻上李世民與李承乾的畫像。
恍惚間,父皇的目光似帶著貞觀年間的威嚴,皇兄的眼神中藏著乾武時期的果決,而他,這個曾被世人認為懦弱的皇子,終于走出了屬于自己的帝王之路。
他凝視著畫像,心中默默訴說著這些年的艱辛與不易,仿佛在向先輩們匯報自己的成果。
當最后一道政令簽署完畢,李治靠在蟠龍椅上,聽著更漏滴答。
這些年,他在波譎云詭的朝堂上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走得艱辛無比。
李世民的貞觀盛世光芒萬丈,李承乾的鐵血手段震懾四方,而他,只能在重重壓力下,走出一條獨特的平衡之道。
此刻的他,身心俱疲,卻也有著如釋重負的感覺。
“去,請天后來兩儀殿。”
李治望著東方漸白的天際。
或許,這是他為大唐布下的最后一個局,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棋。
當武則天踩著晨露踏入殿門時,晨光穿透云層,將兩人的身影交織在一起。
這一刻,歷史的齒輪開始轉動,大唐的命運,即將迎來新的篇章。
兩儀殿里,李治面色有些潮紅。
看著走進來的武媚娘。
他笑了笑。
“媚娘,今日,就不要批閱奏折了,御花園的花開了,陪朕,看看花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