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小聽著關于這位“二皇帝”的傳說長大。
當年乾武時期,乾武皇帝兵發三路,征薛延陀,征草原十八部,征吐蕃,還要應對世家之患。
是這位齊太師以雷霆手段穩定朝局,權傾朝野,無論是誰都要讓他三分。
后來這位太師卻突然銷聲匿跡,世人都以為他早已不在人世,卻沒想到,他竟一直隱居,默默注視著這一切。
李隆基看著眼前的老者,突然覺得有些陌生。
八十二歲年紀,本該是含飴弄孫的歲月,可他身上那股無形的威壓,卻比朝堂上任何一位重臣都要懾人。
他不敢想象,這位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人物,手里到底藏著多少底牌。
那些散布在各處的舊部?那些隱藏在市井的眼線?還是……連他都不知道的秘密力量?
忌憚嗎?自然是忌憚的。甚至比忌憚太平公主更甚。
太平公主再厲害,終究是他的親姑姑,手段再狠,也脫不開皇室的圈子。
可齊太師不一樣,他像一口深不見底的古井,沒人知道里面藏著什么。
他能助自己登基,自然也能輕易將自己拉下馬。
可他又不得不信他。沒有齊先生,就沒有今日的李隆基。
當年平定韋庶人,若不是齊先生運籌帷幄,他早已成了刀下亡魂。
更何況,若齊先生真有篡位之心,何必等到今日?在他最落魄的時候,在他手握兵權的時候,有的是機會。
“陛下在想什么?”齊先生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開口。
李隆基回過神,拱手道:“先生,朕……只是在想,該如何報答先生的恩情。朕欲封先生為帝師,輔佐朝政,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齊先生笑了,那笑容里帶著幾分滄桑,幾分釋然:“老臣已是風中殘燭,經不起朝堂的風浪了。”
“陛下有雄才大略,只需按本心行事,自然能開創盛世。”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老臣這就告辭了。”
李隆基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門口,心里空落落的。
長安城里飄起了第一場雪。
太平公主的府邸張燈結彩,夜夜笙歌,她似乎篤定了這位新皇帝不過還是那個從前的毛頭小子,翻不出什么浪花。
而李隆基則深居宮中,每日與姚崇、宋璟等心腹商議政事,對外則表現得沉溺于音律書畫,對朝堂之事不聞不問。
有人嘲笑他懦弱,有人惋惜他被壓制,只有李隆基自己知道,他在等。
轉眼便是新年。按照慣例,新帝繼位次年需改元。
李隆基在紫宸殿召集群臣,宣布改元“先天”。
“先天者,先天地而生,萬象之始也。”李隆基的聲音在殿內回蕩,目光掃過階下的群臣,平靜卻帶著力量,“朕以沖齡,承繼大統,當以先天之氣,開萬世太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