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二年春,黃河以北的風裹挾著殘雪的寒意,掠過魏州城頭。
史思明身披玄色錦袍,憑欄而立,目光掠過城下密密麻麻的營帳,落在遠方鄴城的方向。那座被唐軍層層圍困的城池,此刻在他眼中不是絕境,而是一枚能撬動整個河北戰局的棋子。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玉玨——這盤棋,才剛剛開始。
“報——王爺,契丹使者已到帳外,愿以三千騎兵換糧萬石!”
親衛的稟報打斷了史思明的沉思。
他轉過身,玄袍下擺掃過欄桿上的積雪,留下一道深色的痕跡。
“讓他進來。”史思明的聲音低沉,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契丹使者身著皮裘,腰間掛著彎刀,進帳后卻不敢有半分倨傲,連忙躬身行禮:“參見大燕賢王!我部可汗聽聞王爺興兵討唐,愿獻三千精騎,只求王爺賜糧,助我部度過春荒。”
史思明端坐案前,手指叩擊著案上的地圖,目光銳利如鷹:“糧可以給,但騎兵必須編入我軍先鋒營,由我部將領統領。”
“若敢有二心,你可知后果?”
使者額頭滲出冷汗,連忙點頭:“不敢!我部將士必聽王爺調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史思明這才端起案上的茶盞,淺啜一口:“既如此,明日便讓騎兵隨我部將領操練。”
“糧車已備好,你自行去營中清點。”
待契丹使者退去,周摯掀簾而入,躬身道:“王爺,奚族那邊也已談妥,愿出兩千騎兵,條件是戰后允許他們在幽州邊境放牧。”
“另外,范陽三萬精銳已過滄州,三日后便可抵達魏州。”史思明放下茶盞,起身走到地圖前,指尖落在魏州與鄴城之間的官道上:“兵力已夠十五萬,接下來,該看看唐軍的底細了。”
他早早已派十余名間諜潛入唐軍大營,這些人或扮作商販,或混作流民,甚至有兩人憑借嫻熟的馬術,混入了唐軍的運糧隊。
三日后,一名面黃肌瘦的“流民”被帶到史思明帳中,他跪在地上,從懷中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條,雙手奉上:“王爺,唐軍糧草屯于相州城外的糧倉,據小人觀察,每日消耗約兩千石,現存糧草不足四十萬石,頂多支撐兩個月。”
史思明接過紙條,仔細看了一遍,又問道:“將領之間的情況如何?郭子儀與李光弼可有往來?”
間諜連忙回道:“回王爺,郭子儀將軍的朔方軍與李光弼將軍的河東軍營地相隔三里,平日極少往來。”
“前日李光弼將軍想調朔方軍的糧車支援前線,郭子儀將軍以‘本軍亦缺糧’為由拒絕,兩人在營中險些爭執起來。”
“還有那監軍魚朝恩,昨日竟強令將領們強攻鄴城西北角,結果折損了三千士兵,將士們私下都怨聲載道。”
“好!好!好!”史思明連說三個“好”字,眼中閃過狂喜,“唐軍將領不和,糧草將盡,士兵疲憊,這正是天助我也!”
“讓太監來監君,大唐何愁不滅?”
他猛地一拍案幾,案上的茶杯都震得微微晃動,“傳我命令,全軍繼續按兵不動,每日只派少量騎兵在鄴城外圍巡邏,迷惑唐軍。”
“另外,備五千石糧草,派使者送往鄴城,記住,只說‘賢王念及同袍之誼,暫送糧草應急,援兵不日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