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亂象,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里反復上演。
唐軍圍著鄴城打了數十次攻城戰,卻始終各自為戰。
有時郭子儀的朔方軍剛突破叛軍的外城防線,需要其他部隊支援,李光弼的河東軍卻在執行魚朝恩臨時下達的“襲擾北門”命令,錯失戰機。
有時諸軍好不容易達成共識,準備夜襲叛軍大營,魚朝恩卻因聽信探子“叛軍有援軍將至”的謠言,連夜下令撤軍,讓士兵白跑一趟。
軍營里的怨氣日漸積累。
士兵們冒著嚴寒攻城,卻因軍令混亂白白送死,不少人開始逃亡。
將領們看著大好局勢被浪費,卻只能對著監軍的使者忍氣吞聲。
郭子儀曾私下對李光弼感嘆:“若再如此下去,恐怕史思明一來,我們這二十萬大軍,就要毀在這里了。”
當史思明得知唐軍二十萬大軍卻無統帥,由宦官監軍時,立刻意識到這是扭轉戰局的機會——若唐軍平定安慶緒,下一個目標便是自己,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馳援,一舉擊潰唐軍。
乾元二年正月,史思明點齊五萬精銳,對外號稱十萬,兵分三路,星夜馳援鄴城。
他知道唐軍雖多,卻指揮混亂,若正面硬拼,未必能占優勢,于是定下了“襲糧道、亂軍心、再破陣”的策略。
叛軍行軍速度極快,正月下旬便抵達鄴城外圍的滏陽河。
史思明先派三千輕騎,偽裝成唐軍糧隊,潛入唐軍后方的糧道。
彼時唐軍的糧草皆由清河、平原二郡轉運,靠馬車沿著黃河岸邊的土路輸送,護糧士兵僅有數千人,且分散在各個驛站。
叛軍輕騎趁夜突襲,先是燒毀了平原郡運往前線的三萬石糧草,接著又在滏陽河渡口設伏,將清河郡的糧船鑿沉,船上的鹽、米、布匹盡數沉入河中。
糧道被斷的消息傳到唐軍大營,魚朝恩正在中軍帳中與幾個宦官下棋。
當使者氣喘吁吁地稟報“糧草被燒,后續補給斷絕”時,魚朝恩手中的棋子“啪”地掉在棋盤上,臉色瞬間慘白。
他從未經歷過戰事,此刻只想著如何向肅宗交代,根本沒心思思考應對之策,反而對著使者怒吼:“一群廢物!連糧草都看不住,還敢來報!”
郭子儀得知消息后,立刻趕到中軍帳,建議道:“監軍大人,如今糧道被斷,軍心必亂,當務之急是派重兵保護剩余糧草,同時派一支精銳回擊叛軍輕騎,打通糧道。”
“待糧草安穩后,再集中兵力對付史思明,萬萬不可倉促出戰。”
可魚朝恩此時已慌了神,又怕被肅宗怪罪“延誤戰機”,竟拒絕了郭子儀的建議。
他認為,只要能盡快攻克鄴城,生擒安慶緒,即便糧道被斷,也能向朝廷邀功。
于是,他立刻下令:“諸軍明日拂曉,全力攻城,若三日之內不能拿下鄴城,將領皆論罪!”
命令傳到各營,諸將皆怨聲載道。李光弼直接派人對魚朝恩說:“如今糧草短缺,士兵們連飯都吃不飽,如何攻城?”
“若強行出戰,必敗無疑!”
可魚朝恩根本不聽,反而派親兵拿著刀,在各營督戰,聲稱“敢有抗命者,斬立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