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邊軍重鎮,共裁撤八十五萬人,其中包括各附屬兵種等。
對于附屬國軍隊,原則上不予裁撤,除部分協助一線軍隊維持局面,大部分回歸各附屬國。
關于軍銜更改和所屬軍隊人數規定。
總兵,參將,游擊將軍這三個軍銜,不予更改,千總變更為為團長,把總變更為營長,管隊變更為連長,連長之下設置班長一職。
從總兵到班長,共七個層級。
參將統兵五萬人。
游擊將軍統兵一萬人。
團長統兵兩千人。
營長統兵五百人。
連長統兵一百人。
班長統兵十人。
此舉削減了參將和游擊將軍統兵人數,有過去的分別十萬和三萬,到現在的五萬和一萬人。
為的就是最大限度對于軍隊的掌控和了解。當然參將人數增多,軍隊裁撤,也是客觀原因。
這幾個月內,特別是入熊國一戰下,新晉升參將人數,六人。
新晉升游擊將軍人數,二十五人。
新晉升團長人數,八十三人。
余下晉升人數,一千三百二十人。
關于名單紛紛進行下發。
關于軍銜和軍裝也統一進行了更改。
擇日回京后。
游擊將軍及其以上,包括已是和剛剛晉升的,會進行統一的授銜儀式。
其余軍銜,將會有各軍自行組織。
值此,大勝將領人數超過三百人。
達到參將人數,共計四十三人。達到游擊將軍人數,兩百七十人。
這些將會是大勝軍隊未來在東西方之戰中,真正的中流砥柱,軍方基石。
這些只是針對活著的將領,還有一些榮譽軍銜,會頒發給為大勝戰死的將領,在此不予贅述。
值得一說的是,此次軍制改革對于發型也做出了要求,去長發留短發,成為必須執行的一項決策。
對于那些表現優秀的教習,也進行了委任,成為了各軍關鍵人物,和領兵將領形成文武之制。
這也是失去科舉為官之后,這些教習終于走上屬于他們的官場之路的開始。
這次的軍制改革,可謂是改頭換面的去舊立新。
很快得到了大勝朝廷的認可和同意。當即在軍內進行了公布。
不少退役的兵士們紛紛落淚,不舍得軍隊這個大家庭。
但妥善安排和軍隊現在迫切需要他們的付出和主動投入新的工作崗位上,他們也紛紛踏上了新的征程。
整個變革在短短一周內展開并落定。
在一周后。
大勝軍隊除了防御隊伍之外,也紛紛回撤境內。
并會在京城之內進行授銜儀式。
等大軍陸陸續續乘坐火車,疾馳了一日一夜,在臨近蠻國境內,屬于大勝城防內時。
大家都看到了遷徙而來的數百萬民眾。
看到了城防上一排排鄭重敬禮的兵士。
從平北行省入大勝境內,一個個火車站上鞭炮齊鳴,舞獅踏動,鼓聲震天,金獅躍起如飛龍在天,倍外喜慶。
兩邊站滿了密密麻麻的群眾,皆是滿臉喜色,不少人載歌載舞的迎接戰勝的軍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