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大勝時,我就提過朝廷戶部沒有銀子,可以向富戶進行借,卻遭到了滿朝的抵觸,就連當年的皇上……,哎,不說也罷。”
“真心為民,何必顧忌那么多。”
“畢竟現在倡導人人平等,都是為大勝辦差事。”
唐晏廷沉吟道。
“那就暫時搞個試點,我看就在京城吧。”
“放開且倡導入股辦廠,成立專門的機構,進行擔保和保護入股人員的權益,先從工廠試點,再推進到底層更多的作坊,繼而讓更多的家庭作坊,蛻變成一個個工廠。”
“關于國債,先拿出一千萬兩銀子的份額,有財政方面專門成立一個部門,專門督辦此事。”
許元勝沉聲道。
“搞個試點,我支持。”萬樹森也最后點頭,小范圍也安全一些。
“這個事,我會盯著。”唐晏廷點了點頭。
“那就這么辦。”
“此次我巡視了十三行省,發現絕大多數區域還是能穩步推進大勝民國之改革,積極擁護改革,但部分偏遠地區,還是有不少地方根本不知道大勝已經進入民國,已經革新了。”
“這些地方多集中在道路不通的偏遠地方。”
“地方官也沒有真正的盡職。”
“現在底層的官員,在富足的地方還會想辦法做點實事,但到了偏僻窮困的地方,沒有油水了,他們也懶得動了。”“這個現象有必要動一動,官員體系是否健康和發展,關系著政府政策的推進。”
許元勝說到這里的時候,不由的臉色一沉。
“積重難返,大勝太大了,官員習性養成了,離京城近點他們還能有所收斂。”
“一旦遠了,畢竟當初皇權不下縣一說,根深蒂固了。”
“他們也認為現在的民國政府,也不會理會他們。”
萬樹森沉聲道。
“官員輪調和升遷制度,必須盡快落實下來。”唐晏廷沉吟道。
“這只是一方面。”
“必須要讓大勝官場,有一個共識,但凡要往上走的更高更遠,必須有個前提,就是曾下到最底層去真正的體驗民眾疾苦。”“我看這一次的科舉,優秀的,找他們談談話,若是愿意下調到地方,未來就重點培養。”
“選擇放棄的,外地的就直接打回原籍為官,就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努力為大勝建設吧。”
“京城本地的就直接放到一個閑置的部門,看他們未來的表現,再做考量,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從今日起,科舉中榜就能一步登天,在京城任職,未來平步青云的京官時代,可以暫時結束了。”
許元勝沉聲道。
至于暫時,那是因為現在讀書人還很少。
只能暫時通過科考選舉。
等未來讀書人多了,科舉也就沒必要存在了,到時候各個區域的官場,會自行招生。
連委任官員的權利,都進一步下放。到時候誰能上,誰能下,全拼自己本事,而不是一場考試,就能決定未來前途了。
“這個模式,可以試一試,想升官,就讓他們好好為民眾服務。”
“不過要有個章程,叫什么名字比較好?”
唐晏廷說道。
“愿意主動去底層任職的,就叫中央選調生。”
“告訴他們,認真干,未來政府不會埋沒他們的。”
許元勝沉聲道。
萬樹森和唐晏廷點了點頭。
他們兩個都快跟不上許元勝的思維了,如果說過去還是一步步來,現在幾乎是一天一個新的政策。
隔日大勝政務處立即頒布政令。鼓勵入股辦廠以及發放國債,僅限于京城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