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容飽滿,士氣高漲!”
張玉正色道,“臣在北平這些日子,親見河南,陜西,山西的兵馬前來。那些軍旅到達北平之后,將士們俱是一身疲憊,宛若...強弩之末!”
“可曹國公之軍,只是稍加修整之后,就有如此齊整軍容!”
“軍士雖有嬉笑之舉,但也正是因為從容,才會嬉笑。”
“若是人人都緊繃著,好似隨時都要打仗一樣,反而容易出事!”
“尤其曹國公的中軍,本就是新兵居多,若再是時時刻刻都繃著,過猶不及!”
“嗯...”朱棣點頭,“此言有理!”說著,又笑道,“剛才士弘夸口,說對上我的燕山三護,這些兵一觸即潰,你怎么看?”
“嗯!”
張玉沉吟片刻,又道,“天下兵馬大明稱雄,大明兵馬之中邊軍最強,而王爺麾下之軍又是強中至強!”
“且士弘賢弟身經百戰,以他之能領兵,自然是可大獲全勝!”
“但要說一觸即潰,卻是有些.....”
說到此處,張玉對朱能抱拳告罪,又道,“托大了!”
“哦?”朱棣又笑道,“仔細說說!”
“王爺麾下騎兵多,曹國公帶的步兵多。按照常理,騎兵沖步兵自然是戰無不勝,可是....”
張玉指著城外李景隆營地之中,進進出出延綿不絕的車隊說道,“曹國公之軍.....火器為先!”
“兩軍交戰,除非是突然遭遇,不然使其得以依托地勢扎營的,絕對是塊難啃的骨頭!”
“再精銳的兵馬,沖三次之后就疲了!可守軍一方,只要對方奈何不得他們,就是越守士氣越高!”
“到時候我軍進不得退不得,難受的反而是我們!”
“若是曹國公麾下,再有八萬...不,哪怕五千精銳騎兵。趁我軍兵疲之時掩殺過來,未必不能反敗為勝!”
“你說對了一半!”
朱棣撫掌,又看向朱能,“你也說對了一半!”
說著,正色眺望城外軍營,“士弘說李九江太年輕是對,但你說他不懂帶兵之道卻是錯!”
說到此處,忽的冷笑,“爾等可知,九江之軍為何軍容如此雄盛?”
“臣等不知!”
“這一路行軍!”朱棣豎起兩根指頭,“他在這四萬人身上的花費,怕是已經超了十五萬兩白銀!”
“嘶....”周圍人等齊齊倒吸一口冷氣。
“第一,吃的好!”
“第二,隨軍郎中看病給藥.....大家都是老帶兵的人了,說句不好聽的,哪次帶兵出去,即便不打仗,營里是不是都會死幾個?嗯?”
“痢疾,風寒,從馬上摔下來....”
“可他這個四萬人,出來是多少,到這就是多少!”
“當兵的都有心能想,有眼睛會看!”
“這樣的主帥,既讓他們吃飽穿暖,又操心他們頭疼腦熱.....他不會帶兵?誰會帶兵?”
“你要是兵,遇上這樣的主帥,你拼不拼命?”
“他可真有錢!”朱能等人嘀咕道。
~~
“他不是有錢,他是舍得!”
朱棣再笑,看向張玉,“至于你說他沒騎兵?你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