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時,龍椅上的朱元璋再次開口。
“大孫,可喝多了?”
“皇爺爺!”朱允熥擦擦嘴,“孫兒的酒量好著呢!”
其實從開始到現在,敬酒的次數多,但他真正喝下去的沒多少。
基本上都是沾下嘴唇,意思意思。
“好!”
朱元璋忽一指文官那邊,“這邊也敬!”
噗通..
瞬間,文官們跪下一片。
“臣等萬死不敢奉旨!”
凌漢須發皆白,惶恐喊道,“請皇上收回成命...”
“爾等,有的是他的老師!”
朱元璋看著文官們,“有的是他父親給他留下的班底,有的是咱給他挑選出來的老臣!”
說著,他目光環視一周,在每個人的臉上掃過,“這杯酒,該敬!你們都有功勞,亦都是我大明的功臣!”
“皇上!”
文官之中,已有人哽咽。
開國近三十年,文官受之皇恩,未有如今日之隆者!
“咱對你們苛責!”
朱元璋又道,“對你們刻薄....并非咱的本心。咱出身亂世,明白這亂世必然要用重典。咱這個開國之主,必須要嚴苛,不然.....你們都是讀書人,歷朝歷代開國不過數十年,文恬武嬉貪污成風的事還少嗎?”
“但他,跟咱不一樣!”
朱元璋又是一指已經開始倒酒的皇太孫朱允熥,“他是坐天下的天子,要靠你們!咱不在之后,是你們要輔佐他,告訴他,幫著他,讓咱的大明日月昌盛。”
“爾等都是有良心的君子!”
朱元璋又道,“哪天咱不在了,只有你們能幫著咱的孫兒,走著正途。幫著咱的孫兒,以仁孝治理天下。居安思危,賢德仁厚。你們日后,該說就說,該勸誡就勸誡....朕...”
他突然換了稱呼,“希望你們都是大明朝的魏征,是大明朝的房玄齡....”
“皇上!”
“殿下!”
一時間,文官那邊哭聲一片。
許多文官以頭搶地,不能自已。
皇帝終于.....重視他們了。
大明開國這么多年,文官們...委屈呀!
“各位愛卿!”
朱允熥舉杯,“正如皇爺爺所說,爾等皆是君子....孤如今年少,日后少不得諸位的教導幫扶!來來來,咱們君臣滿飲一杯。既是敬過去,諸位對大明治國之功,也是敬未來....”
說著,他仰頭。
竟然一口,全部干了。
“殿下...”
文官們驚愧交加,而后爭先恐后的端起酒杯,同樣一飲而盡。
在他們看來,今日的賜宴非比尋常。
在李景隆看來,歷史依舊是同樣的走向。
從現在起,未來的皇帝,即便是朱允熥,他依舊是要重武輕文,依舊是要用這些文官,代替淮西武人集團,執掌帝國的未來。
他不由得把目光,看向周邊的軍侯們....
在座的這些人,沒有造反的。
可大明帝國真正的野心家,其實并不是高位上的這些人,不在這謹身殿中。
而是在軍中!
靖難時,為何朱棣登高一呼從者如云?
其實也真是高層的武人被殺盡了,中層的武人沒了約束。
戰爭之中成長起來的武人,對于身份準變的不認同。他們怎么能容忍,文官爬到他們頭上?
而且既然在這個皇帝索性,跟著另一位皇帝,謀個從龍之功吧!
不然為何中樞朝廷,軍心盡失。
為何即便應天城破,外邊還有百萬大軍的時候,朱棣傳檄而定。
到最后,就連老朱最信任的女婿,都帶著大軍隔岸觀火。
為何,大明十三省,竟無一省誓死捍衛大明正統?
而為正統殉葬的,也只有那些.....名垂千古但卻..頑固的書生!
~
酒喝完,哭聲仍在。
朱元璋的目光在文官那邊收回,再次看向武人。
他忽然道,“涼國公!”
“啊?”
正低頭喝悶酒的藍玉一愣,而后欣喜的起身,“臣在!”
說著,他下意識的端起酒碗。
“放下,不是讓你喝酒!”
朱元璋卻微微搖頭,在文武百官詫異的目光之中,開口道,“你也是有功之人,而且很大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