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她們畢業之后的路,會好走一些。
解決不了,那問題也不大,原本這難度的課題就不跟她們相匹配,即便是高年級的來做,都不一定能夠完成。
徐倩小組的成員理論知識都挺不錯的,可卻沒有實踐的經驗,對一些細節上的問題,把控的并不是很好。
她們試過多種方法,可效果都不太理想,因此最近幾天都在犯愁。
看著徐倩等人愁眉苦臉的模樣,李復興心中也沒了底,即便他是后世穿越來的,但專業不對口啊。
不過一看徐倩對自己充滿期盼的目光,他還是準備試一下,可能會有些幫助也說不準,就跟之前廠里搞特種鋼那次似的。
李復興說道:“咱們先把之前試過的方法再捋一遍,從里面找找看有沒有被忽略的細節。”
之前特種鋼也是同樣的狀況,因此從頭捋一遍,確實是個行之有效的法子。
人們總是容易忽略細節上的東西,可往往這些東西,才是其中的關鍵。
幾人都點頭同意,就開始講了起來,把這些日子研究的那些東西,一個個從頭開始捋了起來。
李復興聽的很仔細,同時還一直記著筆記,聽完之后,他看了看結構圖,忽然想起了些什么。
“你看看,我覺得之所以失敗,可能是跟紡錘轉動中的共振有關系,我記著很多結構差不多的機器,都會因為共振而使零件受力不均勻,從而引起多種問題。”
“我感覺咱們應該去改一改紡錘的材料,當然形狀也可以,以此來改變它的頻率,從而躲開共振區間。”
徐倩等人聽到這話,都有些恍然大悟,開始相互商討起來。
夏夢佳說道:“關鍵是咱們如何確定紡錘目前在共振區間?還有怎么算出其適合的共振頻率?”
李復興想了想,開始給她解答:“咱們可以從一個并不復雜的測試開始……”
他一邊說著,一邊在本子上寫下了一個公式,這是他前世在一個科普視頻中學到的,想不到今天居然用上了。
這么一看,記憶力強真是一件好事,如果沒有這么強的記憶力,那八成早就把這公式給忘了。
眾人都湊了過來,盯著李復興寫下的公式看,隨后又根據資料,展開計算分析。
在這過程中,李復興不住地提醒她們,要學會多角度看問題,同時把理論跟實際情況結合起來。
在幾輪計算與商討之后,她們整理出了一個全新的紡錘設計方案。
單看理論的話,這個新的紡錘是可以避開先前的缺點,從而降低次品率的。
可具體用起來如何,還得通過測試才能清楚。
“快,咱們趕緊去實驗室,根據這新方案弄出簡單的模型看看怎么樣!”徐倩迫不及待說道。
她這提議得到了眾人的認可,她們立馬帶上東西,飛奔向實驗室,李復興也快步跟上他們,他同樣有些期待,如果真的改良成功,那他也算是給國家的發展貢獻了一份綿薄之力。
走進實驗室,眾人根據新的方案開始干起活來。
李復興此時幫不上忙,他理論方面還可以,可具體操作就不是他的特長了,因此他也不過去添亂,站在一旁看著徐倩等人忙活。
用了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徐倩她們終于把模型給搞了出來,眾人十分小心地將模型安到測試機器上,接著把電源打開,按下開關。